五十萬噸!就是兩艘航母啊!給你們用,怎麼樣?夠使了吧?我們想進一步發展艦隊實力一直受到一些限制的困擾,科研人手不夠,建造陣列要充實戰鬥機和護衛艦閒不下來,上大船資源成本又高,現在好了,有人預備好了半成品送上門了!”
“可是改船有時候比新設計船更難。”庫貝爾說。
“不,我們先不討論操作上的事。”孔秀充分理解了我的意思。
戈爾說:“四木笑,你怎麼能把這四艘船要來?”這是個可喜的變化,他開始直呼我的名字,說明他徹底開啟隔閡了。
“那就看我們倆怎麼跟基斯薩說了。”我說。
“把我也扯上?”戈爾苦笑道。
我笑道:“從感情上說,我們是兄弟船隊,要來了船你們要是喜歡就給你們,然後你們去打仗;往大局上說,現在是非常時期,作為同胞,我們必須通力合作。”
戈爾苦笑著揮了揮手,認命了,不再置評。
這下就沒有什麼內部阻力了。能補充船隊的實力,誰都不會不樂意。人員訓練可能是個問題,但自碧螺灣火線軍事學院裡出來的人,卻也不怕“快學、猛學、邊打邊學”。
之後,我和戈爾及各船隊首腦便殺到主人辦公室逼宮去了。當然,這個“逼”是要講究策略和技巧的。先用話套出船塢和四艘船的情況是否良好。果然,雖然船塢在13年建成了主體結構,14年就迫不及待地開通了建造陣列造船,之後馬上就陷入停滯之中,原因除了有經濟和建材方面的,更主要的是原始設計上定位不對。上馬這麼大一個船塢,設計的功能完全比肩那些大基斯,但問題是薩木塔太空採礦並不需要那些功能,等船塢造好了他們才發現這個問題,剩下的那些不需要的部分,不造吧,圖紙上明明有;造吧,又確實沒必要,徒然浪費資源。另一個摯肘的原因是人口,薩木塔一共才多少人?二萬五。法康隆和昆蘭兩個船隊就用去了六千,各個定點採礦站也用去差不多一千人,這七千人主要就從事採礦和粗加工,作為一個完整的礦石處理鏈條,必須有至少三倍的人進行精加工,這麼算下來,哪裡還有人能塞滿這麼大的船塢。
那四艘船處境也差不多一樣。因為政治原因和保密的原因,太空機械工業部的成員全是從昆蘭、法康隆和科學院之外的零散單位中的飛船地勤技術員中抽調的,也就是說,讓一幫修船的去設計船。當然,不是說普通技術員就沒有才能、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