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任務比較緊,希望24小時內可以給我們答覆!如果可以,我們雙方簽訂補償貿易合同,這10萬部bp機的加工費,就作為預付款!”
甘家寧笑著說道。
馮元慶終究還是沒法在自己提出來的條件下拒絕。
······
“6英寸晶片生產線?摩托羅拉確實能提供晶片生產線,不過並不是非常先進。有辦法搞到他們手裡的8英寸晶片生產線麼?”
謝暘動了心思。
他很清楚,目前晶片生產線因為進入門檻不是特別高,很多技術實力雄厚的製造企業就能提供晶片生產線。
本子國、鵝邁爾威肯等國有眾多公司都能提供生產線。
只要精密製造技術能過關,光刻機也就能生產。
唯獨就是投資很大。
而矽圓晶的生產尺寸,關係到生產成本的問題。一整塊的矽圓晶越大,能在上面蝕刻的晶片也就越多,6英寸矽圓晶雖然直徑僅僅只比4英寸的大了50,面積卻大了將近15倍。
每一次生產的晶片,也多出15倍的數量。
謝暘如何不動心思?
能有8英寸的,自然更好。
“這個沒有可能,之前我們找過不少公司,只願意提供4英寸的,6英寸的生產線根本就不提……摩托羅拉應該是為了進一步壓低成本,提升他們的利潤。”
馮元慶嘆了口氣。
巴統還在呢。
晶片生產線,越先進的越受到禁運。
“那就拿下這條生產線。代價大一點也沒事,即使代工,拋開成本,每一部也有超過55的毛利潤,不算低了。”
謝暘並沒有覺得成本很高。
能弄到,就夠了。
在大陸想要買最先進的晶片生產線的關鍵裝置,很難。
唯一能做的,就是仿製。
仿製的前提,是能搞到晶片生產線不是?
矽圓晶的生產裝置根本就不需要升級,關鍵的是光刻機。
目前最先進的光刻機已經到了250奈米的線寬,甚至,200奈米工藝製程的光刻機也進入了研究中。
還有五年時間,艾斯摩爾就會推出193奈米的光刻機。
5年時間,謝暘的最求也不高,只要能提供350奈米工藝製程的光刻機就好。
“可這套生產線成本太高啊!”
“現在成本高,也不過多幾千萬。我們需要搞到樣品,然後自己研發!要不然,到了後面,如果沒有國內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我們關鍵零部件被卡了脖子……”
說到這裡,謝暘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晶片生產線,是重中之重。
742廠跟三星幾乎是同一時間引進的晶片生產線,後面三星卻發展成為支柱產業,而742廠……
到了180奈米工藝製備的時候,光刻機就會因為技術瓶頸被卡殼。
最後只有艾斯摩爾採用了新的工藝,從而奠定獨孤求敗的局面。
謝暘自然不會願意被卡脖子。
自己搞!
前提是得有基礎。
有了基礎,就可以直接採用浸潤式的製備工藝研究。
十多年的時間,足夠了。
“我們自己搞?基礎都沒有啊,而且一條晶片生產線,涉及到了太多的裝置……而很多不只是對設計經驗有很高要求,甚至對製造技術基礎跟裝置要求同樣非常高。”
馮元慶對於這方面,已經有很深的瞭解了。
難度有多大,他很清楚。
以目前國內的基礎,要想自己仿製全世界最尖端的裝置,很難。
在他看來,即使拿到技術,都製造不出來!
“難度很大,甚至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但是,不能因為難,我們就不做。要是都這樣想,以後我們還會一直從國外買!別的不說,就說之前一個電子錶,因為國內生產不出來,哪怕你們不交稅,那成本多少?”
原本還想反駁。
想到之前電子錶是受到的訛詐,頓時嘆了口氣。
“其實也不用擔心,只要有生產線,絕對不會缺乏訂單的。4英寸的生產線生產不了工藝製程更高的晶片,可6英寸生產線的裝置是可以生產4英寸生產線能生產的,成本更低。僅僅是彩電晶片,都不夠的……價格高一些也沒什麼,不是每家彩電廠都能搞到足夠的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