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算贏了利,照咱現在這種模式,掙的都是體力活的錢,咱得掙腦力活的錢才有前途。”說話的是教務部的周蘭。
“確實,這樣下去雖然生存也沒問題,卻很難做大。” 李清說。
齊奈說道,“基本上,培訓公司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麼把產品做專,比如只做人力資源類的,或者銷售類的,你看王薔的公司不就專攻商務禮儀嗎,這也是條路;或者就盯著一個行業,找準一個點,深入下去,伴隨行業一起成長。”
李清點頭,“沒錯,所以咱們一直縷著電力行業做這個思路是沒問題的。看看那些曾經很知名的培訓機構,就是因為什麼培訓什麼行業都做,攤子鋪得太大,哪方面都不見長,最後都灰飛煙滅了。”
齊奈嘆道,“是啊,中國的市場太浮躁,那點精力全都放在造勢和忽悠上了,尤其政府都提到教育要產業化,就更沒有人踏踏實實搞研究了。”
李清說,“咱們現在是兩頭受制,一邊是客戶,一邊是講師,你沒有好的講師就拿不到好的單子,而反過來,客戶的培訓量做不上去,講師也不願意配合你,課酬談判也沒有資本。”
周蘭笑道,“這都搞不清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了。但咱確實是兩頭受氣,有些講師一點兒都不比客戶少拿譜兒,那勁頭兒端的,賊難伺候。”
齊奈笑了,“那是個別現象,大部分講師還都挺好的,再說客戶都敬著講師,別說咱們了。”
周蘭抱怨道,“就那劉偉,沒有咱們,他根本不可能那麼快進入北京市場,可咱們把他推廣出去了,連著在一個系統裡做了好幾期,他就覺得自己有市場,講著課的中間就提出漲課酬,要不就停課。我真暈,沒見過這樣的。”
齊奈搖搖頭,“沒辦法,講臺和舞臺一樣,特容易讓人膨脹,定力不足的話,有人捧場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齊奈感覺氣氛不對,怎麼開著開著,研討會就成了訴苦會了,便說道,“咱們也彆著急,想想咱們去年什麼樣子,頂多做點地市級的,但現在,咱們不僅能參與省級單位的投標,像黑龍江,我們已經做進去了,這已經是一大進步。”
“齊總說的對,”俞穎附和道,“咱們再好好積累積累客戶,把量做上去,起碼在講師那方就有主動權了。”
齊奈想想,說道,“我年初的時候,走了一圈北京客戶,一個主任就提到,咱們當初剛開始做培訓的時候,是因為有個課程應勢,正對集團下發的檔案,所以一下就來了個輪訓,成了他們當年的標杆課程。從我們最開始的成功就能看出來,想成功就必須潛心研究客戶,我們做的是一個行業,精力相對還集中些,得花心思研究行業政策,集團公司咱就得先研究集團每年的指導思想,從這裡面提煉人才培養的側重,才能知道哪些培訓是應大方向的,跟著才能知道給省級和地市做什麼樣的培訓。地方公司,咱們就得了解地方的政策特色。但今年,小半年過去了,讓咱們頭疼的還是如何引導客戶的需求,推出兩三門課程作為新一年度的拳頭產品。”
56。先講專業,後講關係
齊奈想想,說道,“我年初的時候,走了一圈北京客戶,一個主任就提到,咱們當初剛開始做培訓的時候,是因為有個課程應勢,正對集團下發的檔案,所以一下就來了個輪訓,成了他們當年的標杆課程。從我們最開始的成功就能看出來,想成功就必須潛心研究客戶,我們做的是一個行業,精力相對還集中些,得花心思研究行業政策,集團公司咱就得先研究集團每年的指導思想,從這裡面提煉人才培養的側重,才能知道哪些培訓是應大方向的,跟著才能知道給省級和地市做什麼樣的培訓。地方公司,咱們就得了解地方的政策特色。但今年,小半年過去了,讓咱們頭疼的還是如何引導客戶的需求,推出兩三門課程作為新一年度的拳頭產品。”
李清說,“是,其實咱們公司的發展現在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有越來越多地接觸大客戶的機會,對咱們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了。”
齊奈說,“我也和一些講師聊過,基本上和我們瞭解的一樣,培訓機構在市場運作上主要就是三個方向,要麼繫結幾位知名講師靠明星效應掙錢,要麼在體系上下下功夫推幾門品牌課程,或者就是搞定幾個大企業,用名企學員的反饋來帶動市場。但知名講師這條路走不通,有點兒名氣的講師不是有自己的公司,就是在各種商學院客座,根本不愁課源,人家也看不上咱們這樣的小公司。”
李清點點頭,“推品牌課程這條路倒是可以嘗試,問題是以我們現有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