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了眼城頭大戰的張遼和瀾親王,高順立刻明白,瀾親王手中神劍雖利,卻絕非張遼對手。
於是,他點點頭,帶著文丑等將飛身入城。
滄海國王死訊沒有傳開,城頭和城內的滄海軍隊,絡繹不絕的撲上來,卻哪裡擋得住他們?
高順一馬當先,連續擊斃數名宗師大將,須彌間,便來到內城城門處。
很快,滄海城門被開啟。
城外李儒見城門開啟,立刻命令軍隊入城。
轟隆隆~
十萬精銳武道騎兵,鐵蹄翻飛,氣勢磅礴的湧入城內。
四百宗師在其中奮勇廝殺,滄海守軍很快潰不成軍,接連敗退。
因為瀾親王尚在,所以,滄海將士仍在頑抗,但在強大的神風軍面前,沒有半點贏的可能。
一個時辰後,滄海城易手。
在降軍指引下,高順率軍攻入王宮,五千武士級王宮禁衛盡數被滅,王室大多戰死。
除了幾名投降的王室子弟,滄海王族盡滅。
當城頭上的瀾親王力竭,終於被張遼一掌斃命時,滄海士卒開始投降。
是日,神風軍順利攻佔滄海城,收得武道降卒萬餘人。
滄海國唯一的大宗師戰死城頭,國王和高層悉數殞命,滄海王國,滅。
接下來,便是安頓城內百姓,重新建立官府秩序等一干瑣碎之事。
又令投降的滄海王族子弟書寫檄文,蓋上王國印璽,向全國廣發檄文,赦令各地歸降。
諸多繁瑣事宜,且不細表。
……
除了奪取「墨血漁場」的孫策神雷軍,和攻佔滄海城的張遼神風軍,曹操、關羽、周瑜三部大軍,也成功拿下「沁」郡,完好無損的控制了三大資源產地。
「沁」郡留守人馬,只有數萬武道士卒,哪是曹操、關羽、周瑜三部大軍對手?
當日趕至,當日拿下。
隨後迅速分兵,佔領沁郡八縣。
如此,僅半個月左右時間,滄海王國的南方和中心區域三郡,完全被齊軍掌控。
剩下來的,就是「費郡」和「鑫郡」,即王國東部和北部兩郡,也是駐紮原滄海王國兩支十萬邊軍的郡。
齊軍動作太快,又恍如天降,誰也不知道來自何處,直到大半個滄海王國陷落,才被世人得知。
這個時候,齊軍才開始對外介紹自己。
很簡單。
大海對面的大齊國。
大海無邊無際,從古至今,沒人知道另一邊是什麼,這個介紹,合情合理。
也契合齊軍宛如天降,莫名出現的情況。
反正比來自另一個世界,更容易讓人接受。
這些資訊,夾雜在滄海遺留王族子弟發出的檄文當中。
伴隨著滄海城檄文,齊軍相關資訊,也向天下傳播開來。
「費郡」和「鑫郡」的二十萬大軍,二大軍團,收到了這份勸降檄文。
檄文中,除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外,就是勒令投降,並保證投降後所有人待遇不變。
收到檄文,兩大軍團先是不敢置信,隨後陷入困境。
怎麼回事?
我們辛辛苦苦的在邊境抵禦外敵,王國卻滅了?
兩大軍團紛紛派出探馬回國打探,均得到一致訊息。
和檄文中說的一樣。
滄海王國,就這麼滅亡了。
就連王國柱石,大宗師瀾親王都戰死了。
事實勝於雄辯,兩支軍隊不得不面臨一個窘境。
降還是不降?
降吧,那是滅母國的敵人。
不降吧,這個莫名出現的大齊,實力強大,不是他們能敵。
五十萬武道士卒大軍,這是中型王國的軍隊規模!
而且,齊軍中,竟然有二名大宗師!
再說,滄海王國既滅,他們二十萬大軍自然失去一切後勤供應。
沒了後勤支援,拿什麼打仗?
二大軍團的主將,和軍中諸將陷入焦灼,不斷商議,短時間怎麼也拿不定主意。
期間,齊軍也不逼迫,只是乘機詳細瞭解本地情況,做一些穩定人心,安定地方的工作。
作為跨界而來的人,對本世界缺乏瞭解,自然需要一個過渡時間。
呂布提供的資訊,可以讓他們迅速拿下滄海王國,但想要進一步,卻遠遠不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