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自己的未來暗歎了一聲,諸葛亮決定實話實說。
“大將軍明鑑!”
微微側身,向身旁呂布拱手道:
“凡天下之爭,概莫天時、地利與人和也!”
“大將軍降曹操,平袁紹,納遼東公孫和西涼馬騰,大勢已成,有鯨吞天下之勢!”
“然,北馬南舟,乃自古以來,天下人的共識!”
諸葛亮侃侃而談。
“在北方,大將軍佔盡天時地利,可一旦大軍南下……!”
看向呂布,諸葛亮鄭重說道:
“北人善騎,不善舟,甚至不習慣南方天氣,真要南下,軍中遲早橫生疫病!”
“以吾之見,孫劉佔據長江天險,依此為憑,有莫大希望,擋住大將軍銳利兵鋒!”
言簡意賅,將當前局勢說出,諸葛亮停了下來。
細說下去,當然還能說許許多多,其中,不乏雙方決勝關鍵之處。
但沒必要。
都是明白人,說那麼清楚做什麼?
‘啪啪啪’
深夜,河邊響起一陣拍掌聲。
“孔明說的好,說得對!”
一邊拍掌,呂布一邊表揚道。
諸葛亮的分析,非常到位。
許都的賈詡,李儒,陳宮,曹操,荀彧,荀攸,程昱等人,也無不這般認為。
畢竟是擺在眼前的赤裸裸現實,這些當世智慧之輩,不可能看不出來。
當然,判斷分析是一回事,真實勝負如何,必須打一仗才知道。
若紙上談兵管用,還要軍隊做什麼?
“孔明所言,一針見血,文和等諸位先生,也莫不這般以為!”
呂布點頭附和。
隨後,側頭歪腦,看向孔明那英俊的外表和氣定神閒的模樣,笑著說道:
“可若漢中張魯,益州劉璋,向我投誠了呢?”
聽到這句話,諸葛亮身體一震。
這正是他最擔心的事情。
也是江東孫策、周瑜,荊州劉表、劉備、徐庶等人,最擔心的事情。
輸人不輸陣,哪怕在呂布面前,諸葛亮也不想落了下風,笑道:
“劉璋子承父業,得益州天府之國為基業,雖性格懦弱,可大將軍若想只憑一紙勸降書,便得到益州,怕是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