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迅速瓦解。
因此,諸葛亮、荀彧等輩現在不歸心於自己,呂布一點也不在意。
這卻不提。
……
建安七年初夏,大將軍呂布平涼州。
至六月盛夏,一封降書來到許都。
漢中張魯,響應年初勸降檄文,向大將軍稱降。
按慣例,呂布勒令張魯親自前來許都。
有遼東公孫康為例子,張魯沒有猶豫,很快來到許都拜見呂布。
依照公孫康、馬騰舊例,呂布封張魯為漢中太守,除了軍隊,一應民政,依舊以其為主。
又命郝萌率數十戰將,三萬原曹兵改編的軍隊進入漢中,接管當地軍隊,打散重整。
和軍中將領近乎二十年的師徒關係,這兩年一下體現了出來。
數百絕對忠誠於呂布的驍勇戰將,在佔領和穩定新得之地時,起到了莫大作用。
換了其餘諸侯,即使打下了新地,能瞬間安排這麼多戰力強悍且忠心耿耿的心腹入駐各地?
也就呂布了。
在接管漢中之際,呂布再次向益州劉璋發出一封措辭嚴厲的勸降檄文。
劉璋沒頂住。
一方面,劉璋本身就沒什麼大志,且生性懦弱,另一方面,麾下臣僚,也沒人敢和呂布抗衡。
當然,曹操、公孫康、馬騰、張魯的前車之鑑,也起了很大表率作用。
天下人皆知,大將軍呂布,除了戰無不勝外,對降者向來優待。
至少,沒有偏見!
以投降諸侯為自己的貼身書記官,這事,古來有幾人做過?
馬騰投降,不僅自身得保無虞,兒子和麾下大將,甚至被呂布調至自己的親衛隊!
凡此種種,莫不說明,大將軍心胸寬廣,宛如大海,可納百川。
這種情況下,劉璋獻降,理所當然!
於是,建安七年,夏末,劉璋離川,前往許都拜見大將軍呂布。
受封蜀郡太守,執掌一郡民政。
當然,益州二十一郡,劉璋降為太守,其餘二十個郡,就和他沒關係了。
各地各郡官員,自有賈詡等人商議安排,卻也不提。
至年底,漢中和益州接管完畢。
如此,呂布不費一兵一卒,輕易得到漢中和益州,版圖再增。
大漢十三州,就只剩下荊州、揚州和交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