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舞劍,細心體會這套劍法蘊含的韻味。
對他來說,任何描述力量運用、速度變化的招式,都毫無意義。
這套劍法固然舉世罕見,但在力量、速度等方面,卻也沒超出呂布的理解範圍。
所以,只需三日,就全數掌握,宛如修煉了數十年一般。
當然,這不能說明他和劍老人是一個境界。
畢竟,劍老人是劍老人,劍法是劍法。
劍老人能晉升大宗師境界,靠的可不是這套劍法,而是其本身武學境界,加上和越女一戰得來的體悟。
在招式運用,力量速度的把握上,大宗師和巔峰圓滿宗師沒區別!
大宗師厲害的地方,並不是單純的技擊之道。
而是心靈力量,心靈境界。
呂布此刻做的,是悉心體會這套劍法中的韻味,並和自己武學境界比較,慢慢消化。
唯有將這股韻味消化掉,才能運用到自己的戟法中去,從而推陳出新,更進一步。
正如三天前王越說的那樣,呂布本身武學,偏向剛猛和大開大合,缺乏柔性和小巧。
雖然他已經修煉到至陽生至陰的境界,並非一味猛打猛攻,而是剛柔並濟,亦不缺乏靈巧機動。
但到底缺了那股陰陽相合的圓滿之意!
就這一點,讓他心靈境界駐步不前,哪怕前方只有薄薄的一層膜,卻就是無法捅破。
相比呂布,王越學習戟法的速度,慢了百倍不止
兩人交換武功,自然不可能只是呂布學劍法,王越也成功自呂布手中學到了他的戟法。
但三天過去了,王越卻僅堪堪記下招式。
其中的種種變化,和玄妙的力量運用,精微的速度把握,卻需要長時間琢磨,才能掌握
這套戟法,裡面有槍法,有刀法,有棍法,有錘法……,等等。
一套完整的戟法,包羅永珍,十八般武器奧義盡數在其中,豈是等閒?
王越武學境界雖高,卻終生研究劍法,對其餘兵器涉獵極少,想和呂布一樣三天學會,怎麼可能?
而且……
他的資質不過是‘低劣’,如何與呂布那‘曠古絕今’相提並論?
好在他悟性當世絕頂,和呂布一樣是‘一問千悟’,加上武學天賦也極高,達到‘出類拔萃’。
日後細細琢磨,憑藉其半步大宗師的武學造詣,遲早能吃透這套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