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帝大婚之後先行一步,動身趕往了揚州,如今揚州的海關司總衙已經籌建完畢需要有主官坐鎮,因此在京城一身輕閒的冉興讓就向天啟帝辭行,前去安撫海關司的局面。
如果不是李宏宇奉了萬皇帝的詔令去經營海關司,並且海關司事關大明江山社稷的穩定,天啟帝真的不願意放走李宏宇,朝堂上紛繁的事務令他有些應接不暇。
於是,六月中旬的時候,在京城多留了兩個月的李宏宇終於踏上了南下的旅程,乘船趕往揚州城。
李宏宇的這次南下比上一次規格可要高的多,上一次李宏宇的身份不過是翰林編撰而已,可這一次不僅是翰林編撰,還是左春坊大學士兼太子少師,大明不折不扣的託孤輔臣。
因此,這次沿河兩岸的文武官員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在碼頭上迎候,李宏宇年紀輕輕就得以身居高位,他日成就自然不可限量,大家自然要上杆子巴結為以後謀出路。
李宏宇並沒有大張旗鼓地行事,根本就沒有下船,在船上接見了知府以上級別的官員,雖然他並不喜歡沿途地方官的這種勞師動眾的供應,但迎來送往是官場上的一種禮節他對此無能為力唯有接受。
至於李宏宇只見知府以上級別的官員,這既是官場上的一種規則,同時也是為了保密身份。
官場上等級森嚴,有“官大一級壓死人”之說,故而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員豈是下級官員想見就能見得了的?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宇這次南下天啟帝自然送出了一份大禮,讓李宏宇兼右都御史,持尚方“龍鳴劍”巡按南方諸省,南方各地巡按御史如遇大案、要案和難案就近先行向李宏宇奏報。
不僅如此,對於文官四品以下、武官二品以下的文武官員,一經查實犯有罪行嚴重的案子,李宏宇有先斬後奏之權。
隨著天啟帝的這道聖旨,李宏宇有了一個新的臨時新差事“都巡按”,所謂“都”是動詞,意思是督察和管理,民間形象地稱之為“總巡按”
這並不是因為天啟帝對李宏宇過於寵信而給了李宏宇這樣的大權,實際上天啟帝這樣做是為了對朝中的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進行牽制。
畢竟京城諸黨有眾多官員在南方為官,而且南方還是東林黨和浙黨的老家,天啟帝希望李宏宇能成為他手裡的一把利劍,對朝中諸派系行成威懾,要知道李宏宇查案可是一絕,遠的不說,紅丸案在泰昌帝大喪期間就得以查清,這份本事滿朝文武無不歎服。
如果有人把天啟帝逼急了,天啟帝肯定會讓李宏宇對那人的勢力下手打擊,在李宏宇雷霆萬鈞查案之下肯定會受到重創。
正是天啟帝的這道聖旨,使得南方諸省的官員尤其是基層官員對李宏宇是敬畏有加,要知道李宏宇可是能要了他們的腦袋。
與此同時,天啟帝讓李宏宇持尚方龍鳴劍巡按地方的聖旨,也是對李宏宇持有尚方龍鳴劍的認證,等於是順從了萬皇帝的旨意。
李宏宇對沿途的地方主官們自然是勉勵有加,使得那些官員們無不唯唯諾諾,態度異常德恭敬。
如果說上一次李宏宇南下那些沿途的地方官只是例行公事地迎接他,存在敷衍的心理,那麼這一次可是打心底的敬畏。
原因無他,經了萬帝和泰昌帝駕崩事件後,李宏宇現在的資豐厚了許多,使得地方官員們絲毫不敢小看這位年輕有為的輔臣。
對於李宏宇的這次南下,最為高興的人自然是四海商會的那些取得海外貿易專營權的商賈了,李宏宇能以堂堂輔臣的身份來坐鎮海關司,足以可見天啟帝對海外貿易的重視,手握生殺予奪大權的李宏宇定能把任何阻礙都撕得粉碎。
而且,海關司的事務在李宏宇的安排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無論是海關司的人員還是四海商會的人員都在進行緊張地培訓,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海外貿易做著準備。
實際上,相對於揚州的海關司總衙,李宏宇更關心的是上海縣的海關司分衙,一旦他策劃的新城建立,那麼將成為世界上最大同時也是最忙碌的港口,成為連線東方和西方經濟和文化交流的紐帶。
李宏宇現在對萬皇帝非常感激,大筆一揮就把上海縣送給了他,使得他在建設新城的時候有了很大的自主權。
現在,上海縣的海關司分衙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建設,按照李宏宇的計劃,他設計的新城將以海關司分衙為中心向周邊擴建開來,直至成為一座氣勢宏大、磅礴的海濱城市。(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章 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