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3 / 4)

小說:權馭大明 作者:花旗

下,如今李翰林態度不明,咱們調新軍的鈞旨是發還是不發?”

現場的氣氛隨之變得有些沉悶和壓抑,王安喘息了一會兒後打破了現場的沉寂,小心翼翼地躬身問道。

“校兒,你覺得李翰林會不會為了咱們跟皇貴妃娘娘和福王對抗?”朱常洛聞言頓時一驚,不由得神色關切地望向了朱由校。

在軍事上,朱常洛可以依靠的只有兩個人,一個人是英國公張惟賢,另外一個就是李宏宇。

本來,朱常洛還能信任武國公穆崇風,萬皇帝臨終前告訴他有三個人可以信賴和依仗,就是張惟賢、穆崇風和李宏宇,每個人手裡都握有兵權。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穆崇風已經被鄭貴妃軟禁,參加了萬皇帝靈柩移往觀德殿的儀式後就不知所蹤,不知被軟禁在了何處。

所以萬皇帝現在手裡還有兩張牌,一張是張惟賢,另外一張是李宏宇,與鄭貴妃和福王相比無疑處於劣勢。

雖然朝中的文官很多人都支援朱常洛,這在和平時期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可面對改朝換代的非常時期比拼的是軍事力量,依靠的是那些掌兵的勳貴。

朱常洛身為儲君自然不便於朝臣結交,故而論起與勳貴的關係自然鄭貴妃更近,時常傳召勳貴們的女眷進宮打賞,因此朱常洛在勳貴中唯一的依仗是他的正統身份以及萬皇帝在勳貴中的餘威。

而李宏宇與那些勳貴不同,文官出身的李宏宇是朱由校的授課師傅,與鄭貴妃和福王相比的話,相互間的關係還是跟朱由校和朱常洛更近,自然是朱常洛和朱由校倚重之人。

更為重要的是,李宏宇手中的新軍雖然兵力不如京軍和親軍多,但戰鬥力無比強悍,一旦打起來的話安逸慣了的京軍和親軍肯定不是對手,只要新軍能進入京城並且站在朱常洛的身後,那麼朱常洛登基就沒有多少懸念。

這也是鄭貴妃為何要把李宏宇看得如此嚴實的原因,避免李宏宇跟新軍取得聯絡,她可是在萬皇帝那裡吹了不少枕邊風才讓萬皇帝把新軍調到山海關,因此豈會讓李宏宇有機會再把新軍調回來?

萬皇帝之所以下定決心要把新軍調走,與鄭貴妃的煽風點火也很不無關係,鄭貴妃看似有意無意地在萬皇帝面前誇讚李宏宇,這比詆譭李宏宇的殺傷力更大,使得萬皇帝心生疑雲。

按照朱常洛和朱由校商議的計劃,準備在危急時刻讓朱常洛下鈞旨讓李宏宇調動山海關的新軍回京來護衛,不過這是建立在李宏宇忠於朱常洛的基礎上,否則的話將成為一個笑話。

“父王,兒臣信得過李翰林,如果李翰林真的投靠了福王的話,福王沒有必要去觀德殿見李翰林。”

面對朱常洛的問詢,朱由校沉吟了一下,鄭重其事地望著朱常洛回道,“兒臣認為這是福王故意為之,想要讓咱們誤會李翰林,說白了福王和皇貴妃娘娘既器重李翰林,又忌憚李翰林手裡的新軍。”

“太孫,奴才聽說宮裡近來有流言,說新軍是李翰林的私軍,只認李翰林的軍令而罔顧大行皇帝的聖旨,屆時會私自調兵來京城參與奪嫡,趁機牟利。”

這時,在一旁躬身立著的王安不由得開口,小心翼翼地說道,“奴才查了查,這個流言好像是皇貴妃娘娘的人散播出去的,已經流傳到了京城裡。”

“父王,皇貴妃娘娘這是釜底抽薪,想要讓李翰林有所忌憚進而不能前去調動新軍!”朱由校聞言頓時吃了一驚,臉色微微一變後向朱常洛說道,按照萬皇帝生前下達的聖旨,只有聖旨才能調動新軍。

雖然朱常洛貴為監國,但他畢竟還沒有登上皇位,故而其下達的鈞旨制式與聖旨不同。

按照定製,朱常洛的鈞旨無法調動新軍,除非加上李宏宇的軍令這樣新軍才能聽從朱常洛的命令進京。

朱常洛是太子自然不用擔心他違背了萬皇帝的聖旨,用鈞旨去調新軍進城,可李宏宇就不同了,他是臣子,一來無視了萬皇帝的聖旨,二來使得新軍成為了他的私軍可以違反萬皇帝的聖旨調兵。

尤其是第二點,將給李宏宇的仕途以沉重的打擊,畢竟沒有哪一個皇帝願意養虎為患,把李宏宇這樣能把朝廷的軍隊變為私軍的人留在身邊。

“這可如何是好!”聽了朱由校的提醒後朱常洛的臉色頓時就是一變,如果沒有李宏宇配合的話他用鈞旨很難調動新軍。

“父王,兒臣覺得這並不是什麼難事,以李翰林的性格而言他一定會助父王一臂之力。”

朱由校的眉頭皺了皺,然後沉聲向朱常洛說道,“不過,此事過後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