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聞言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然後想起了一件事情,憂心忡忡地望向了朱常洛,李宏宇現在可是被鄭貴妃的人看得死死的。
不僅如此,由於紫禁城已經被鄭貴妃掌控,朱常洛能發號施令的地方只有清寧宮,而且清寧宮裡肯定有不少鄭貴妃安插的耳目,他們現在的局勢實際上也不容樂觀。
鄭貴妃為了防止朱常洛與朝臣聯絡已經封鎖了皇宮,使得那些支援朱常洛的朝臣們根本就見不到朱常洛,自然也不會讓朱常洛也無法離開。
任何進出清寧宮的人員都要經過嚴格的搜身,而且不讓清寧宮的下人出紫禁城辦事,一切自有鄭貴妃的人代勞。
所以,如何見到李宏宇,以及如何把朱常洛調動新軍的鈞旨帶出紫禁城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尤其是鈞旨的事情一旦敗露的話將引發難以想象的後果。
“盡人事,聽天命吧!”朱常洛聞言不由得嘆了一口氣,神色變得有些黯然,當福王出現在京城的一剎那他就已經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朱由校的心中也是感到一陣失落,他有些不明白做事一向果決的萬皇帝為何會把新軍調走,使得朱常洛失去了最為重要的一支軍事力量的支援。
兩天後,一件突如其來但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使得早已經暗流洶湧的京城引起了軒然大波,鄭貴妃把治喪大臣召到了所住的坤寧宮,讓司禮監的太監把萬皇帝的一道遺詔拿了出來,內容是封鄭貴妃為皇后。
對於這道遺詔,在場的治喪大臣都心知肚明,萬皇帝生前就想要封鄭貴妃為皇后,可是由於受到朝臣們的激烈反對而作罷。
萬皇帝對鄭貴妃可謂情深意重,既然他生前無法使得鄭貴妃為皇后,那麼要在死後成全鄭貴妃,故而寫下了遺詔,讓朝臣們在新帝登基之前舉行鄭貴妃成為皇后的加冕禮,否則的話新帝一旦登基那麼這道遺詔無疑就將作廢。
史上,雖然萬皇帝下了這道封鄭貴妃為皇后的遺詔,但由於朝臣們的激烈反對而作罷,直到南明的弘光帝登基後才追封親祖母鄭貴妃為太皇太后。
由此也可以看出明朝中後期文官集團勢力的強大,竟然連萬皇帝所下的遺詔都敢忤逆。(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九章 皇后之爭
對於萬皇帝的這道遺詔,治喪大臣中的文官和勳貴表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文官一如既往地反對,而勳貴們則紛紛表示支援。
與文官相比的話勳貴們確實沒有反對鄭貴妃進封皇后的理由,平常時鄭貴妃可沒少照顧他們,萬皇帝在世時反對冊封鄭貴妃為皇后的是朝中的文官集團。
由於萬皇帝的皇后王氏薨於萬四十八年四月,萬皇帝知道自己已經命不久矣,想要趁著王皇后病死的時機封鄭貴妃為皇后,不過受到了文官集團的反對,認為王皇后新喪故而不宜在王皇后屍骨未寒之際冊封新皇后。
在文官集團的反對下,萬皇帝並沒有堅持立鄭貴妃為皇后,畢竟王皇后賢良淑德,跟他相濡以沫四十二年,如果不是未能誕下子嗣的話也不會有國本之爭,他實在無法向宣德皇帝那樣固執。
因此,萬皇帝把封鄭貴妃為皇后的事情寫在了他的遺詔裡,在新帝登基前使得鄭貴妃成為大明的皇后,哪怕只有一天也算是圓了鄭貴妃的夢想,盡了兩人的夫妻之情。
文官集團與鄭貴妃的恩怨糾葛始於國本之爭,雙方為此有著很深的積怨,再加上福王的關係,因此史上文官集團並沒有遵從萬皇帝的那道冊封鄭貴妃為皇后的遺詔。
現如今福王已經跑來了京城,那麼文官集團更不可能讓鄭貴妃成為皇后,所謂子憑母貴,福王屆時可就成為了嫡子。
按照古代皇家的禮制,在嫡子和庶長子之間自然是嫡子為尊了,那時福王更有理由取代母親出身宮女的太子成為大明新的皇帝。
李宏宇自然清楚文官集團為何要阻止萬皇帝的這道遺詔,因此他立在人群后面沉默不語,並不想表露自己的看法。
“李翰林,你如何看待此事?”見現場的文官和勳貴就是否履行這道聖旨爭吵不休,鄭貴妃的視線落在了李宏宇的身上,不動聲色地問道。
聽聞此言,現場眾人紛紛望向了李宏宇,想要知道他對這件事情是何態度。
“皇貴妃娘娘,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大行皇帝既然已下遺詔,下官無話可說。”在眾人的注視下,李宏宇向鄭貴妃一躬身,鄭重其事地回道。
“無話可說?”鄭貴妃聞言頓時面色一喜,如果單聽這句話的話好像李宏宇持中立的態度,但要是結合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