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之前吩咐朝鮮軍的統兵將領儲存實力,這導致了朝鮮軍將領在薩爾滸之戰時向後金軍投降。
努爾哈赤並不想在遼東受到明軍和朝鮮王國的夾擊,故而接受了朝鮮軍的投降並讓他們回國,光海君隨後遣使去見努爾哈赤,與努爾哈赤修好,使得朝鮮在大明和後金交戰中保持中立。
李宏宇自然忘不了薩爾滸之戰時朝鮮軍的背叛,與葉赫部不同,朝鮮王國自明初就是大明的藩屬國,與大明關係密切,萬皇帝為此下令援朝抗倭,可到頭來朝鮮軍隊卻在薩爾滸大戰時從背後捅了明軍一刀,使得監軍喬一琦自殺殉國。
有史料記載,朝鮮軍隊並不是一開始就投降了後勁,由於其戰鬥力薄弱,近戰和白刃戰尤差,這使得朝鮮軍隊的左軍和右軍在與後金軍的交戰中很快就被擊潰,進而迫使坐鎮中軍的兩員統帥向後金投降。
不過,無論如何朝鮮軍隊都不應該逼死了大明的監軍喬一琦,喬一琦之所以殉節很顯然是無法脫身而又不想被俘,因此選擇自盡身亡保住了氣節。
因為手頭公務繁忙,故而李宏宇一直以來都沒有時間理會薩爾滸之戰朝鮮軍隊的事情,如今遼東的局勢已經穩定下來,短時間內後金無力進犯大明,這個時候李宏宇這個遼東巡撫就要算算朝鮮軍投降這筆賬了。
其實,對於朝鮮軍的投降大明表現得非常大度,並沒有過多追究的意思,畢竟大明乃天朝上國戰前根本就沒指望著朝鮮軍隊派上多大用場,連三路精銳明軍都被後金軍擊潰難道還想讓朝鮮軍隊與後金火併?
這也是為何朝廷沒有追究葉赫部不戰而逃的罪責,歸根結底還是明軍在薩爾滸敗得太慘太快,而大明的官員有自視甚高,自然不會指責只是綠葉的葉赫和朝鮮。
身為大明遼東巡撫,對薩爾滸大戰的善後是李宏宇的職責,他再怎麼也要給殉國的喬一琦討個公道。
“巡撫大人,在下不清楚此事。”皇太極沒想到李宏宇忽然之間問起這件事情,猶豫了一下後搖了搖頭說道,很顯然他不可能把這種機密事宜告訴李宏宇。
李宏宇見狀已經從皇太極的反應中知道他想要的答案,隨即轉身上了馬車離去,看來是必要敲打朝鮮的光海君一下,不能讓喬一琦白死。
望著離去的馬車背影,皇太極的臉上浮現出擔憂的神色,如果李宏宇摻和進朝鮮事務的話,那麼後金的後方從此可就要不得安寧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四章 換俘儀式(三更)
十月初一,明軍與後金軍的換俘儀式在三岔兒堡城外進行,天空陰沉,軍旗在北風中獵獵作響,氣氛蕭殺,令人感到無比的壓抑和沉悶。
明軍在三岔兒堡集中了三萬多兵力,一百多門各類火炮,李宏宇將火炮陣地安置在了城外的一處高地上,三萬大軍把火炮陣地護在中間,擺出了防禦的陣勢。
努爾哈赤率領四萬八旗兵在距離三岔兒堡五里處紮營,雖然明軍現在無力在野外向後金軍發動進攻,不過努爾哈赤擔心李宏宇會耍出什麼花招,再加上押著一萬多明軍戰俘,故而為了安全起見率重兵前來。
上午,巳時三刻,努爾哈赤率軍浩浩蕩蕩地來到了三岔兒堡外,駐紮在城外高地的明軍已經在高地前方嚴陣以,後金軍在距離明軍一里地處停了下來,與明軍遙相對峙。
李宏宇騎著馬,被眾人簇擁著位於明軍陣列最前方中央處,身後是李志忠的遼東鐵騎、柴時秀的陝甘騎兵以及金臺石的葉赫騎兵,這是李宏宇手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自然要擺在陣列的前方。
“巡撫大人,後會有期。”等後金軍在對面擺好陣型後,位於李宏宇側後方的皇太極向李宏宇一拱手,領著幾名手下策馬奔向了後金軍。
與此同時,韓方一行人縱馬駛出了後金軍的陣營,雙放在半路上錯身而過。
“巡撫大人,換俘事宜已經準備妥當,可以與建奴交換俘虜。”來到李宏宇面前後,韓方一拉馬的韁繩,向李宏宇拱手後高聲說道。
經過韓方的查驗,除了那些當著他的面表示要投靠後金的人外,明軍在薩爾滸被俘虜的將士只要還活著已經悉數被列進換俘的名單裡。
因為人各有志,所以李宏宇並不強求那些投靠後金的戰俘再回歸大明,否則他們肯定還會再次背叛,他要做的是把那些心繫大明的戰俘給救回來。
“開始吧。”李宏宇聞言微微頷首,向一旁的滿桂點了一下頭。
滿桂隨即衝著身後的遼東鐵騎揮了揮手,遼東鐵騎於是唿啦一下向兩旁閃開,形成了一條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