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2 / 4)

小說:權馭大明 作者:花旗

於一千兩不賣。”

“宇哥哥,它能賣一千兩?”秦月不由得微微一怔,怎麼看這艘模型船也不值一千兩。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這艘模型船如果遇到有緣人,不要說一千兩了,就是一萬兩也照出不誤。”

李宏宇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說道,他之所以定了如此高的價格就是想要把朱由校調出來,如果不是對木器情有獨鍾的話,普通人很難拿出一千兩去買這麼一艘模型船。

況且,如果朱由校真的如傳言那樣對木工活情有獨鍾,那麼身邊的人肯定會留意京城裡新奇的木器,把價錢定高點兒也能引起那些人的注意。

“好,我這就讓人把它帶去琉璃廠。”秦月見李宏宇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知道李宏宇這樣做必有隱情,於是微笑著答應了下來,她倒要看看李宏宇想要把誰引出來。

第二天,琉璃廠大街。

琉璃廠大街位於京城外城的西部,不僅是京官住所的聚集地,全國各地的會館也都建在附近,這使得官員和趕考的舉子也常聚集於此逛書市,使得以前紅火的前門、燈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廟書市都逐漸轉移到了琉璃大街廠。

最開始時,各地的書商最先在琉璃廠大街設攤、建室、出售大量藏書,繁華的市井再加上便利的條件,逐漸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

這使得使琉璃廠不僅逐漸發展成為京城最大的書市,同時也形成了人文薈萃的文化街市,與文化相關的筆墨紙硯,古玩書畫等等也隨之發展起來。

琉璃廠大街之所以得名,要追溯到元朝,當時琉璃廠大街並不在城裡而是郊區,是一個叫“海王村”的村落。

元朝在這裡開設了官窯燒製琉璃瓦,後來大明立國後建設內城,因為修建宮殿需要大量的琉璃瓦,於是就擴大了海王村官窯的規模,這就使得其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

嘉靖三十二年京城修建外城後,海王村所在地變為了城區,琉璃瓦自然不宜於在城裡燒窯,而遷至城外,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

雖然現在琉璃廠大街市面繁華,人潮洶湧,一派熱鬧的景象,可很少有人知道當年琉璃廠是一條土路,街道兩旁都是一家挨一家的低矮店鋪。

一兩間門臉的書店裡,一進門四壁都是書架,擺滿了書籍,每本書都附有標籤,上邊寫明書目和價目。

裡間屋的臨窗都,有一張榆木擦漆的八仙桌,桌兩旁是太師椅,壁間懸掛著對聯,對聯內容自然都離不開書。

例如什麼“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看花”、“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有關國家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養心莫善寡慾,至樂無如讀書”……

琉璃廠除去書店,就是古玩鋪,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古玩”叫“骨董”,就是古董,後來才叫古玩。

“古玩”在文人口中稱“文玩”,意思是文人雅玩之物,其實從史文化的角度來說這個名字還真是貼切,因為古玩不是一般人玩得了的,必須擁有一定的史文化知識才行,否則就等著被宰。

此時此刻,專營木器的古木堂。

“張爺,您來了,快,裡面請!”

當一名精壯的藍衣男子在兩名大漢的簇擁下走進大廳的時候,正站在櫃檯後面啪啦啪啦撥打著算盤的掌櫃連忙迎了上去,笑容滿面地躬身說道。

從掌櫃殷勤的態度上可以看出,這個藍衣男子的身份不簡單,可話又說回來了,京城可是大明達官貴人的聚集地,遇上那些背景深厚的人很平常。

“劉掌櫃,有什麼稀罕的新玩意兒沒?”藍衣男子一邊掃視著大廳貨架上擺著的各類木器貨品,一邊淡淡地問道。

“張爺,您來得巧了,昨兒店裡還真的進了一件稀奇的東西,小的專門給張爺留著。”劉掌櫃聞言笑著向藍衣男子一躬身,伸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您老受受累,跟小的去一趟後院。”

張爺聞言點了點頭,跟著劉掌櫃去了後院,進了後院的一間廂房。

一進門,張爺的注意力就被桌上擺著的一艘模樣奇怪的海船模型給吸引住了,他之所以知道是海船是因為從模型上來看真船的形體巨大非河船所比,尤為重要的是模型船上好像有海船專用的龍骨,用以抵禦海上的風浪。

而之所以說它模樣奇怪,是因為張爺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船體斜長而且竟然有三根桅杆的船隻,看上去與大明的船隻完全不同。

“張爺,您還滿意吧?”見張爺走上前仔細打量著那艘三桅帆船的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