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就受到了輔臣們的左右,而按照慣例應該由李太后來幫天啟皇帝對朝臣們的意見做出選擇,這樣就能維護皇權的威嚴。
在所有的輔臣中,天啟皇帝自然最相信李宏宇了,其次是孫承宗,這兩人是他的授課師傅,關係自然比其他的輔臣要親近。
自從天啟皇帝登基後,李宏宇基本上就住在了皇城,以方便輔佐天啟皇帝處理手頭的事務。
所謂萬事開頭難,天啟皇帝從一個處於呵護下的皇太孫和皇太子忽然之間成為了大明帝國的最高決策人,一時間自然難以適應他現在的新身份,不得不肩負起本不應該他這個年齡所要承擔的責任。
很顯然,即便是朱由校再聰明,受到過再好的教育,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對大明的軍政事務又能瞭解多少?對大明的現狀以及各衙門的運作又能知道多少?
因此,天啟皇帝自然對輔臣們萬分倚重,很多的事情也都是輔臣的意思,根本沒辦法做輔臣的建議進行自己的判斷,這也是古代為何皇帝年幼時由太后“垂簾聽政”的原因,防止君權趁機被臣權侵蝕。(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八章 莫名大火
十一月上旬,天啟皇帝登基大典舉行後的第五天晚上,清寧宮。
雖然夜色已深,天氣寒冷,但清寧宮的一間廂房裡燈火通明,幾個燒得紅彤彤的炭盆使得房間裡異常暖和。
廂房裡的軟榻上,天啟皇帝正在聆聽著一名內侍宣讀奏章,軟榻一側擺著一張凳子,李宏宇側著身子坐在那裡。
每當內侍唸完一道奏章,李宏宇就向天啟皇帝大略講解奏章的背景以及所涉及問題的境況,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