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1 / 4)

小說:權馭大明 作者:花旗

第四百三十三章 九卿會審

紫禁城,幹清宮。

“皇后娘娘、太子殿下,根據臣現在查到的證供,可以確認李可灼利慾薰心,為了想要謀奪權勢在丹藥里加了本不該有的神仙散,致使大行皇帝夢中賓天。”

李宏宇把李可灼一案的案情向李皇后和朱由校躬身稟報後,躬身說出了他對此案的看法,認為是李可灼為了一己私利害了泰昌帝的性命。

“李大學士,李可灼是否已經認罪?”李皇后聞言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或許這是泰昌帝猝死一事最好的結果,然後不動聲色地問道。

李皇后之所以會感到輕鬆,是因為如此一來就能避免朝堂上的勢力利用李可灼的事情來做文章,把李可灼汙衊成敵對勢力的人,屆時免不了又是一番亂戰。

“皇后娘娘,臣還沒開堂提審李可灼,不過以現在的證供他已經辯無可辯。”

李宏宇聞言向李皇后一躬身,開口說道,“此事事關重大,臣覺得應該九卿會審,以消除外界的風言風語。”

“就依大學士所言。”李皇后聞言微微頷首,望向李宏宇的眼神中充滿了讚許的神色,李宏宇行事謹慎穩重,一旦李可灼的案子九卿會審,那麼朝堂各派將無話可說。

所謂的九卿會審,在明朝指的是由六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寺卿以及通政使司通政使參與的案件審理,是明朝除了皇帝御審外最高階別的審理方式。

後來,內閣在宣德帝時期興起,九卿會審的時候內閣的閣員也要列席,這些人代表了大明朝堂之上的最高權勢。

由於李宏宇已經做好了審案的準備,因此李皇后希望李可灼的案子速戰速決以免夜長夢多,故而很快就下了中旨,兩天後在錦衣衛北鎮撫司大堂舉行九卿會審,審理李可灼進獻“仙丹”一案。

屆時,案子將由一直查辦此案的李宏宇主審,九卿、內閣閣員與託孤輔臣陪審。

官府的關於九卿會審的告示一經貼出,京城的百姓就陷入了沸騰中,成為了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的話題,要知道大明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九卿會審的案子了,而且還是跟泰昌帝的駕崩有關。

不過,令京城官場的官員感到有些意外的是李皇后這次下達的是中旨,引發了官場不小的震動。

值得一提的是,李皇后下發的中旨也是懿旨,不過與一般的懿旨流程不一樣,並沒有經過內閣和司禮監的核驗。

就像萬皇帝臨死前下發的調動新軍的聖旨一樣,內閣和司禮監都不知道此事,這就是中旨,越過了朝廷的有關機構。

本來,皇權授命於天,皇帝和皇后下發中旨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明朝的情形有些特殊,文官集團勢力之強堪稱古代封建王朝之最。

因此在君權和臣權的博弈中,文官集團為了迫使皇帝按照他們的意志來行事,故而會對一些未經文官集團稽核同意而下發的中旨採用牴觸的情緒。

例如,明朝對一些重要官員的任命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皇帝下中旨直接任命,另外一種就是廷推,由朝中重臣商議後向皇帝進行舉薦合適的人選,然後由皇帝下旨任命,熊廷弼就是以這種方式得以成為遼東經略。

明朝中後期,特別是萬皇帝開始,文官集團中的當權派在與皇帝在廷推上進行了一番激烈的博弈,一些未經過廷推而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員上任後會受到當權派的激烈抨擊。

這也是為何萬朝時,一些被萬皇帝用中旨任命的朝廷大員在接旨後寧願致仕也不願意為官,這並不是他們的情操有多高尚,而是受到當時朝局氣氛的影響。

至於有些膽大的朝廷重臣會仗著名望和權威“封還”皇帝的中旨,拒不接受。

雖然這種舉動看上去彰顯了文人傲然氣節,不過結局卻並不怎麼美好,通常都會丟官罷職。

故而,雖然有官員敢封還聖旨,但很少有人去效仿,畢竟能在官場上成為重臣的官員都很圓滑和世故,很少有人會傻到直接跟皇權對抗。

如今,李皇后第一次下發了未經內閣和司禮監核驗的中旨,自然使得朝臣震動,這意味著李皇后向外界宣佈她已經開始輔佐朱由校守護皇權。

自然而然,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齊楚浙三黨都不願意看見李皇后垂簾聽政,李皇后跟泰昌帝不同,採用了萬皇帝平衡朝堂派系的策略,這意味著他們以後將牢牢地被李皇后這個女流之輩給壓制住。

不過,與東林黨相比,就目前的處境而言對齊楚浙三黨倒是一個好訊息,李皇后的派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