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部分(3 / 4)

小說:權馭大明 作者:花旗

了順化城,阮氏政權的首領阮福源以及城裡的阮氏族人悉數被擒。

得知順化城被攻破的訊息後,與莫氏軍隊交戰的阮氏軍隊隨即掉轉頭來前來救援,在行軍中幾名高階將領發生內訌,一部分繼續前去順化城,另一部分則往西走躲進山裡打起了遊擊。

李宏宇最不願看見的就是阮氏軍隊進山,因為如此一來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才能剿滅這股武裝。

至於前去救援順化城的阮氏軍隊,在順化地區被明軍和占城聯軍擊敗,非死即降,爾後李宏宇讓莫氏軍隊前去追擊躲進山裡的阮氏軍隊,既然這個禍是他們闖出來的,那麼就應該由他們來收尾。

隨著救援順化城阮氏軍隊的覆滅,阮氏政權所統治的地區紛紛投降莫氏政權,整個安南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崇禎八年二月,莫氏政權首領莫敬寬以安南都統使的名義隨著李宏宇前去北京城覲見崇禎皇帝,獻安南國的地圖和人口花名冊,以示歸附之意。

此時,距離李宏宇離開京城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再次回到京城後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滄桑和感慨,因為當年他離開時的內閣閣員和各部院大臣很多已經被撤換。

溫體仁現在已經貴為內閣首輔,現在沒人知道,溫體仁會成為崇禎朝任職時間最長的首輔。

李宏宇的回來使得猶如一潭死水般的京城官場逐漸恢復了些許生氣,崇禎皇帝的臉上也難得地露出了笑容,李宏宇果然沒有讓他失望,竟然真的收復了安南國。

為了獎賞莫敬寬的歸附之舉,崇禎皇帝下令重賞了莫敬寬,不僅賞銀千兩而且還加其太子太保銜,可謂榮寵無限。

到了京城幾日後,李宏宇敏銳地發現崇禎皇帝越來越強勢,這使得朝臣們對其是愈發地敬畏,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閹黨”都對崇禎皇帝避之唯恐不及,在他看來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在大明的歷史上,除了開國的洪武皇帝和靖難的永樂皇帝殺了不少官員外,大明歷史上排在第三的皇帝恐怕就是崇禎皇帝。

通常而言,永樂皇帝后大明的皇帝皆善待朝中的文武官員,即便被激怒了通常也是打一頓板子了事,能被杖斃的官員很少。

可崇禎皇帝不同,登基後很快就展現出了鐵血的一面,殺了朝中不少大臣,例如薩爾滸之戰後一直被關在詔獄裡的楊鎬、薊遼都御史劉策、都御史孫元化、漕運總督楊一鵬等一大批官員。

正是崇禎皇帝的這種鐵血手腕,使得他與臣子們的關係越來越僵硬,也越來越疏遠,這要是換做天啟皇帝絕對不會這樣做,孤家寡人的滋味可不好受。

不過,讓李宏宇佩服的是崇禎皇帝非常勤奮,時常批閱奏章到深夜,忙得是不可開交。

雖然心中感到欽佩,但李宏宇卻不贊成崇禎皇帝這樣做,大明有內閣也有司禮監,都是協助皇帝處理奏章的機構,故而身為天子崇禎皇帝沒有必要事事躬親,應該像天啟皇帝那樣分權行事。

可崇禎皇帝不是天啟皇帝,李宏宇不可能勸崇禎皇帝把批閱奏章的大權分給內閣和司禮監,那樣的話恐怕會受到崇禎皇帝的疑心。

因此,李宏宇唯有靜觀其變,謹言慎行,以免無意中冒犯了崇禎皇帝。

如果天啟皇帝要是知道崇禎皇帝會這樣治理朝政,十有**會後悔把大明交到他的手上,還不如讓福王繼位,就算福王不推行變革但肯定能掌控朝局,不至於使得大明的局勢逐漸變得失控。

說起來,大明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惡性迴圈的階段,百姓們由於生活困苦吃不上飯而造反,為此朝廷不得不興兵討伐,這樣一來就要增加軍費,朝廷為此提高稅賦,結果導致更多的百姓吃不上飯加入造反的隊伍。

所以雖然朝廷現在連年征討地方上的那些造反的亂民,可亂民的規模不僅沒有減小反而越來越大,這不得不令人感到深思。

現如今,朝廷每年都要因為剿匪而耗費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李宏宇對此是頗為無語,難道沒人知道亂民宜疏不宜堵,只要想辦法解決了百姓們的吃飯問題,那麼誰還吃飽了撐的去造反?

其實,縱觀大明局勢,最令李宏宇感到痛心的就是已將荒廢了的東江軍,不僅使得大明失去了對後金的牽制,更是成為了後金的一大助力。

自毛文龍被殺後,東江軍就受到了遼東守軍的打壓和排擠,這使得不少東江武將相繼叛亂投入到後金的懷抱。

李宏宇對此感到非常惋惜,東江軍的成員多為被後金所侵略失去故鄉的遼人,和後金可謂有著家破人亡的刻骨仇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