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部分(2 / 4)

小說:權馭大明 作者:花旗

無不答應,而對熊廷弼則異常冷淡,頗為刁難,兩人之間相互怨恨,可謂事事爭吵。

王化貞這個遼東巡撫在廣寧坐擁十四萬明軍,可熊廷弼這個遼東經略後來在山海關上卻無法調動一兵一卒,經略只是個虛名而已。

由於王化貞用兵反覆,猶豫不決,其指揮的明軍屢進屢退,使得後金早就看透了他的用意,故而熊廷弼上書給天啟帝,希望王化貞行事慎重,不要當成兒戲。

王化貞得知後頗為不滿,立刻飛章上奏為自己辯解,並誇下了海口,說只要給他六萬兵就能保證把後金一舉蕩平,就是無法剿滅後金也一定能做到雙方死傷相等,使敵人一蹶不振,管保它不再成為河西之憂。

這也是熊廷弼在廣寧失陷後為何要挖苦王化貞了,王化貞的那番言論可謂大言不慚,結果被硬生生地打臉。

不僅如此,王化貞還以李宏宇當年在遼東時擁有臨機決斷權力的往事為例子,希望朝廷也能給他便宜行事的大權。

很顯然,王化貞也想在遼地取得李宏宇一樣的功績,自視甚高的他並不認為後金有多難對付,在他看來不過是一群尚未開化空有幾分蠻力的蠻夷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既然李宏宇能在少年時擊敗後金他也一樣能做到。

結果,還沒等王化貞得到朝廷就此事的回覆他就丟了廣寧城,這簡直成了朝廷的一個笑話。

要知道李宏宇當時可是在薩爾滸之戰後前去收拾殘局,把勢頭正盛的後金打了一個落花流水,豈是手握十餘萬大軍但卻難進一步、甚至指望蒙古人相助的王化貞所能比得了的?

王化貞也想讓蒙古人幫著作戰,為了請林丹汗出兵他可是送了不少錢財,結果還是被放了鴿子,單單這一點兒就足夠被人嘲諷。(未完待續。。)

第六百八十三章 是非難斷

“李兄,你可知道,當建奴攻打廣寧時,朝堂上正在爭論是撤了遼東經略還是撤了遼東巡撫。”

把熊廷弼和王化貞之間的恩怨糾葛將給李宏宇後,袁崇煥嘆了一口氣說道,“督撫如此不合,這遼西的戰局能好得了?”

“商議的結果是撤了誰?”李宏宇聞言不由得無奈地搖了搖頭,想知道是不是熊廷弼要倒黴,畢竟王化貞的身後立著東林黨。

“兩人平分秋色,後來就傳來了廣寧失守的訊息。”袁崇煥搖了搖頭,雖然王化貞有東林黨相助,可東林黨也意識到王化貞難以掌控遼西局勢,故而需要熊廷弼坐鎮。

朝廷之所以會討論撤換熊廷弼和王化貞當中的一個,與王化貞和熊廷弼上的奏章有關。

王化貞先前說給他六萬兵力就足以平定後金,熊廷弼跟著賭氣上書,說按王化貞所言行事,及早罷掉他的官以便王化貞滅掉後金。

這樣一來,王化貞和熊廷弼的不合就公開了,誰都知道經略與巡撫不和的話一定會壞了遼西的大事,故而大臣們的奏章天天討論此事。

等天啟四年的春節剛過,兵部員外郎徐大化順承尚書張鶴鳴的意思率先向熊廷弼開炮,彈劾熊廷弼大言欺世,嫉能妒功,不罷免他必將有害於遼地戰事。

天啟帝於是讓內閣首輔葉向高主持廷議,商議此事。

按理說王化貞在廷議中佔據了優勢,不過廷議時除了少數人表示要撤熊廷弼外,其餘人多主張讓二人各盡其職,共謀成功,畢竟大部分人並不看好王化貞能守住遼西。

就在支援王化貞的大臣在哪裡爭吵著要撤換熊廷弼的時候,明廷接到了後金軍逼近西平的戰報,於是眾臣停止了廷議,決定仍然兼用熊廷弼和王化貞,責令兩人共同努力,功罪一體。

“這倒是個好法子,讓他們倆誰也佔不到便宜,誰也不會吃虧。”當聽到“功罪一體”四字時,李宏宇不由得無奈地笑了笑,看來朝廷是迫於無奈才這樣做出的決定。

“其實,熊大人的‘三方佈置’確實為治敵良策,可惜王大人太過輕敵,否則遼西的局勢何至於此。”

袁崇煥聞言遲疑了一下後不無遺憾地說道,言語中對熊廷弼充滿了同情,如果按照熊廷弼的法子治理的話那麼何至於頃刻間就丟了遼西。

李宏宇甚為贊同地點了點頭,後金現在也面臨諸多問題,攻佔了遼陽和瀋陽後使得當地大批來不及逃走的漢人成為後金的臣民,而後金從未有過治理政務的經驗唯有采用了高壓政策。

這使得當地各族與女真人之間的矛盾加劇,一些漢民結寨自固抗擊後金,令後金轄地不穩。

而且,由於連年的征戰後也使得後金疲憊不堪,急需休整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