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部分(3 / 4)

小說:權馭大明 作者:花旗

以相信這件事情,這實在是太過突然。

“綾陽君,本使先前還非常欣賞你的為人,認為你是朝鮮難得人才,萬萬沒想到你竟然做出瞭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來,實在是令人扼腕!”

李宏宇神色嚴肅地瞪著李,厲聲喝問道,“你以為本使和大明是那麼好煳弄的?”

“使臣大人恕罪,下官雖有私心,但主上殿下與蠻人關係曖昧,朝堂之上的文武官員對其不滿已久,下官擔心世子受其影響也與蠻人走得近,故而這才除此下策,並無隱瞞使臣大人之意。”

李聞言額頭上頓時滲出了冷汗,連忙以頭觸地,高聲爭辯道,“使臣大人,下官對大明忠心耿耿,別無二心,不敢有絲毫不敬,還望使臣大人明察。”

李宏宇面無表情地凝視著李,目光犀利好像要看穿他的內心世界,這使得李的冷汗順著臉頰就流了下來,氣氛也變得無比凝重。

“綾陽君,你應該慶幸遇上了本使和趙大學士,否則你以為別人會輕信你之所言?”

良久,當心情緊張的李感到有些唿吸困難的時候,李宏宇開口了,望著沉聲說道,“起來吧。”

說著,李宏宇領著趙欣到大廳上首位的座位落座。

李聞言怔了一下,隨即面色一喜,心中長長地籲出一口氣,緊接著連忙起身,躬身立在李宏宇和趙欣的面前,從李宏宇先前那番語氣變得緩和的言語上他感覺李宏宇好像對他沒有惡意。

此時此刻,李絕對想不到,李宏宇的這句話其實另有深意在內,他和子孫後代在史上的表現為他贏得了李宏宇的支援,而李宏宇支援他也就意味著他將成為朝鮮新的國王。

仁祖反正後,努爾哈赤為了避免兩面作戰對朝鮮採取拉攏的政策,多次派遣使臣赴朝鮮投國書,希望朝鮮與大明脫離關係轉而與後金結盟。

可惜李不為所動,雖然大明沒有承認他的國王地位,但他仍然支援明朝反對後金,為此後金兩次入侵朝鮮,史稱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

丁卯胡亂時,大明東江總兵毛文龍從後方襲擊後金軍隊,迫使後金撤兵。

而丙子胡亂時東江軍的戰鬥力已經隨著毛文龍的死而一落千丈,而大明的局勢也變得非常嚴峻,各地不少百姓造反,明軍疲於應對。

作為朝鮮的宗主國,大明雖然內外事務紛繁,但經過廷議後依然決定派兵去救朝鮮,可惜還沒等大明從水路發兵趕去救援,朝鮮就已經頂不住投降。

朝鮮自從成為大明的藩屬國後就以中華文化為尊,認為自己是除了大明之外的“小中華”,可誰成想居然淪落到成為落後愚昧的山林狩獵民族建立起來的後金的藩屬國,在當時的朝鮮是令君臣黎民都痛心疾首的事情。

而且,清朝的徵索也加重了朝鮮的負擔,經濟掠奪、政治欺壓和文化差異,使得終朝鮮之世,思明反清的情緒一直都是社會思潮的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崇禎十七年大明亡國時,倭國的德川幕府特罷朝哀悼一日,對西哭拜。

而作為明朝最為直接的附屬國的朝鮮,對於明亡的哀悼之情更是溢於言表,君臣特意舉行祭拜儀式,痛哭流涕。

雖然朝鮮屈服於清朝的統治,但朝鮮人對清朝非常反感,稱唿清朝為“胡虜”,這種敵對的稱唿和態度,在《朝鮮王朝實錄》中比比皆是。

而且,朝鮮方面僅僅在外交上使用清朝的年號,在國內仍使用“崇禎”年號,致使“崇禎”這個年號竟然被朝鮮士人沿用了近三百年之久,直至朝鮮滅亡,實在是可嘆可泣。

當然了,李現在不可能知道李宏宇清楚的事情,這個世上除了李宏宇外也沒人知道朝鮮是如何抗拒後金,這使得李宏宇感到非常放心。

“綾陽君,你可知道大明為何要構建鴨綠江防線?”李宏宇讓李在一旁的座位落座,等下人端上香茗,品了一口後問道。

“為了使得蠻人腹背受敵。”李的心情現在輕鬆了許多,聞言向李宏宇一躬身後說道。

“錯!”

李宏宇聞言搖了搖頭,神色嚴肅地向李說道,“建奴善於野戰,鴨綠江防線的目的是防守,與我東江駐軍互為犄角,東江軍攻而朝鮮軍守,必當確保朝鮮之安危,使得建奴無法南下一步!”

“原來是這樣!”

李聞言頓時就是一怔,臉上浮現出詫異的神色,他與其他朝鮮官員一樣,以為大明是要調朝鮮兵跟後金開戰,可原來李宏宇的主旨是守住鴨綠江,這對朝鮮可大有裨益,阻止了後金軍南下。

李宏宇口中的東江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