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部分(3 / 4)

小說:權馭大明 作者:花旗

被後金兵不血刃地拿下,不僅裡面的輜重火器,連製造火炮的工匠也被一同俘虜,想必用不了多久後金就會大規模使用火器來對付堅守城池的明軍。

“大學士,如果建奴用從廣寧繳獲的火炮攻城,那麼寧遠可就岌岌可危了。”聽了袁崇煥的話後,立在一旁的趙率教也表達了心中的擔憂。

他就是從廣寧城裡逃出來的,自然清楚廣寧城裡的那些火炮的厲害,都是大明最新生產的新炮,無論威力還是射程都是大明最好的。

“建奴剛剛得到那些火器現在尚未來得及進行操練,肯定不會將其投入戰場。”

李宏宇聞言沉吟了一下,有條不紊地說道,“況且,那些火器肯定會被建奴視為寶貝,輕易不會投入戰場。”

“本官擔心的是如何才能使得這些火炮發揮更大的效用。”

說著,李宏宇的視線再度落在了城頭的那些火炮上,神色嚴肅地說道,“這些火炮只能打遠處的建奴,一旦建奴靠近後就失去了效用。”

袁崇煥和趙率教等人聞言不由得相互對視了一眼,李宏宇所言確實一個極大的難題,只要後金軍衝到了城牆近前的話那麼城牆上的那些火炮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而火炮對後金軍隊的殺傷是最大的。

“本官有個主意。”

見眾人陷入了沉默,李宏宇環視了現場一眼後伸手指向了城牆遠處的牆角,宏聲說道,“在城牆的四角各修建一座前凸的、三面開口的炮臺,這樣就可以用交叉火力攻擊前側、左側和右側的敵人,使得建奴無所躲避。”

“此舉甚妙呀,如此一來就不怕建奴抵近後開挖城牆了。”袁崇煥聞言眼前頓時就是一亮,有了四座炮臺的互相支援寧遠城就沒有火炮射擊的死角了。

趙率教等人也是紛紛面露喜色,沒想到李宏宇一來就解決了困擾他們良久的難題,不僅將給攻城的後金軍極大的火力殺傷,而且防止了後金軍貼近後開挖城牆,這是後金現在攻城的主要手段。

隨後,趙率教下令讓城裡的軍民按照李宏宇的構思在四個城角修建炮臺,只要交叉火力一形成那麼寧遠城的安全就多了一分保障。

袁崇煥等人所不知道的是,在城角修建炮臺並不是李宏宇現在臨時起意想起來的,現在正在上海修建的新城就是採用了這種防禦設計,在新城的四個城角各建有一座有著三層炮塔的炮臺,射擊角度達到了二百七十度,可謂有著大明最為強悍的防禦工事。

寧遠城四個城角的炮臺修建完成後在將來立下了赫赫功績,雖然李宏宇沒有用上但卻成全了袁崇煥。

袁崇煥現在自然不清楚他將成為寧遠城炮臺的最大受益者,此時正忙著準備接納從十三山救出來的難民事宜。

十三山有著十餘萬難民,他們要想回山海關的話必定會經過寧遠城,故而寧遠城就成為了那些難民路途中的最重要中轉站,屆時肯定少不了又是一番忙碌。

李宏宇則抓緊時間整編寧遠城的部隊,別看現在寧遠城有兩萬餘人,可除了那八千禁軍和水師外,剩下的一萬多人裡頂多有一半的人適合上陣殺敵,其餘的就屬於老弱病殘的範疇。

畢竟,薩爾滸之戰、遼瀋之戰和廣寧之戰已經葬送了遼東明軍的主力,剩下的部隊可謂是二線人員,別看人多但質量卻堪憂而且普遍存在吃空餉的現象,人數往往沒有書面上的字數那麼多。

以這次去十三山救援的明軍為例,別看明面上有四萬人,實際上能有六成人數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情形也十分無奈,在五軍都督府的花名冊裡,各地都司上報的名額都是滿的,那麼朝廷調兵的時候自然按照五軍都督府的花名冊來調,而地方都司普遍存在吃空餉的現象,一時間讓他們到哪裡去補齊人數。

兵額不足自宣德年間就已經被朝廷重視,為此宣德皇帝還專門往地方都司派“清軍御史”去查驗各地都司的實際在編人數,可惜卻無法解決這個因為洪武皇帝制定的屯兵制而導致的頑疾。

等到天啟年間這種情形更為嚴重,有些衛所的兵力甚至只剩下一半左右,由於朝廷對此也沒什麼好辦法故而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第六百八十七章 分析時局

“稟大學士,前去十三山救援的官軍敗了,正在前來寧遠的途中。”

幾天後,李宏宇正在城裡的軍營整編從城裡的一萬多明軍中挑選出來的五千精壯士卒時,一名武官急匆匆地前來稟報。

“敗了?”

聽聞此言,在場的袁崇煥和趙率教等人不由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