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又是哭又是笑,不時地還在地上亂爬,整個練習過程就跟瘋子一樣,有人圍觀的話特羞恥。
不過更復雜的練習,就需要有人配合了,葉誠一個人根本練不過來。
第二天早上,葉誠又準時跑去上戲聽課。這次的課程是《聲樂與語言發聲》,授課老師叫盧燕。
“唱歌時需要共鳴,我們演戲念臺詞時,同樣需要腔體共鳴才能出感情。一個好的演員,不需要任何動作,只靠臺詞就能演出好戲。今天我們要練習的,是如何調節共鳴腔體。人體有三大共鳴腔體,分別為胸腔、口腔和頭腔。首先我們來講講胸腔,胸腔包括喉頭以下的氣管、支氣管和整個肺部。”
“低音時胸腔的共鳴最大,我們表演的時候會經常用到。比如深情告白,如果運用好胸腔共鳴,臺詞對白就會顯得飽滿而富有感情。我下面來誦讀一首情詩,大家仔細注意胸腔的共鳴……”
這玩意兒葉誠拿手,他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訓練,十多年來對共鳴腔體的控制早就隨心所欲了。
盧燕朗誦一段就會停下來,給學生講解這裡面的技巧運用。然後就是讓學生們練習發聲,最開始只是單個發音的訓練,然後慢慢變成詞彙和短語。
很快盧燕就發現葉誠的發音特別到位,忍不住問道:“這位同學以前進行過這方面的訓練?”
好吧,這位盧老師並不認識葉誠,更不知道他是個小有名氣的歌手。
葉誠回答道:“老師,我學唱歌時練習過發聲。”
“有聲樂基礎就好,我們今後也要練習唱歌,”盧燕點點頭,問道,“你是新來的吧,叫什麼名字?”
葉誠說:“我叫葉誠。”
盧燕拍拍手道:“大家安靜一下,現在我讓葉誠朗誦一首《再別康橋》,同學們仔細注意他的共鳴腔運用。”
葉誠以前練習唱歌的時候,專門學過詩歌朗誦,他醞釀了一下情緒就朗誦起來: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同樣一首詩歌,不同的人朗誦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就比如郭沫若《天狗》,不懂的人會覺得這是什麼玩意兒,這也能叫詩?而內行把這首詩朗誦出來,能把人聽得熱血沸騰,感覺激盪的情緒就快要爆炸了。
葉誠朗誦《再別康橋》也是如此,只聽聲音就能產生強烈的畫面感,能帶著聽者穿越時空,來到異鄉他國徜徉在康河的柔波之中。
坐葉誠旁邊的程遠博感受尤為強烈,他聽得都快起雞皮疙瘩了,就跟葉誠在他旁邊深情告白求搞基一樣。
“啪啪啪……”
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如果說昨天葉誠表演捉鳥時,其他同學的鼓掌只是鼓勵性質,那現在絕對是發自真心的讚歎。
“太牛了!”
“唱歌的發聲都這麼厲害?”
“終於知道什麼叫說的比唱的好聽。”
“我聽得都起雞皮疙瘩了。”
“葉誠的朗誦好像比盧老師都專業。”
“……”
表演班的學生竊竊私語,剛才葉誠的表現真的把他們給震住了。
“好好好,”盧燕接連說出三個好字,表揚道,“葉誠同學的朗誦非常完美,特別是胸腔共鳴的運用十分到位,大家課後可以向葉誠同學取經。”
下課後,程遠博豎起大拇指說:“葉哥,厲害啊。”
葉誠謙虛笑道:“以前練過而已。”
幾個女生也圍過來,崇拜地說:“葉哥,你中午有沒有空,教我們練習發聲吧。”
葉誠說道:“沒問題,互相學習。”
昨天的一頓飯,今天的一堂發聲課,葉誠算是真正融入了這個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