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誰好誰壞,那是一目瞭然,加上朱傳宗本來就有“朱青天”的名號,在民間聲望很高,而且最重要的是連戰連捷,勝利有望,因此這樣一招兵,百姓們紛紛都投軍來了。
徵兵官們都笑得合不攏嘴。精挑細選,只要青壯年、身強力壯的,也選了足有五六千人,可算是意外之喜。
吳思遠嘆道:“朱大人真是深謀遠慮。當初我對大人救助百姓還頗有微詞,沒想到大人這是收買人心。慚愧,慚愧!”
朱傳宗笑道:“我這也是無心插柳而已。”
他說的確實是實話。當初做這件事主要是為了討水靈兒歡心,不過眾人誰肯信呢?看著朱傳宗淡淡的微笑,都覺得他是神機妙算,有神鬼莫測之感,越發景仰佩服起來。
這世上的事實是難料,也許真是善有善報。過沒兩日,竟有士兵來報,兩萬多名王景隆的人馬來投靠登州城了,這訊息令人聽了簡直是難以置信。
當日朱傳宗在山裡用毒煙巧勝追兵,俘虜了兩萬多人,後來收繳了他們的兵器,就把他們放了。這些人無處可去,大多還是前去尋找王景隆,打算重歸他麾下。
哪知道王景隆大敗之後,害怕龐來孝怪罪,就想了兩條辦法替自己脫罪。一是謊報損失,說自己只損失了十萬人馬,二是栽贓,把責任推到方天貴身上。說方天貴暗中私通朱傳宗,臨陣倒戈,自己措手不及,這才大敗。不過還是在陣前奮勇殺敵,斬殺了投敵叛變的方天貴,自己的表弟徐可欽也英勇戰死。
龐來孝收到王景隆的戰報,雖然驚怒交集,但是他還要靠王景隆幫他對付朱傳宗,因此不但不怪罪,反而又給他加官進爵,對他親人戰死進行撫慰。
不過背黑鍋的方天貴就倒黴了。他人已經死了,這還不算完,連遠在京城的府第都被抄了家,家眷全都判罪流放。當初他帶去追趕朱傳宗的五萬人馬全被定為叛軍,按律抓住之後都要罰做苦力。
這兩萬多俘虜受了這樣的冤枉,自然不肯束手就擒。好在他們人多,一起逃出來,王景隆戰敗之後驚慌大意之下,也沒能攔阻。眾人大罵王景隆,思前想後,知道朝廷是容不下他們,乾脆來投奔朱傳宗。
朱傳宗等人知道原由之後,不由捧腹大笑。都感嘆朝廷用了王景隆這樣的人領兵,真是自己等人的福氣,不然哪有這樣的好事,平白多了兩萬人馬?
王景隆二十萬人馬全軍覆沒,雖然他刻意虛報數目,掩蓋了許多損失,又把責任都推在方天貴身上,訊息傳到京城,還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湯治聽說這個訊息,自然是大喜,興奮得一夜沒睡。第二日上朝的時候,掩住得意,故意質問龐來孝道:“丞相,你親口推薦王景隆,說他是本領過人的名將,怎麼這麼不中用?現在朝廷人馬受了這麼大的損失,丞相有什麼話說?”
龐來孝是老謀深算之人,心裡雖然怒極,臉上還是從容鎮定,微微一笑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反賊朱傳宗的人馬也從十萬降到了三萬,這麼點人,還能成什麼事?本相要消滅他們是易如反掌!”
湯治冷笑道:“丞相還有什麼對策嗎?願聞其詳。”
龐來孝道:“本相已經從各省調集軍隊,不出三月,就能調集五十萬大軍。三萬叛軍,不過是螳臂當車而已。”
湯治聽到龐來孝連招呼都沒打,就私自大量調動軍隊,心中大怒。不過他也沒有什麼辦法,只好強壓下來,想了想,道:“照朱傳宗他們的行軍速度,等丞相三個月後大軍調齊,恐怕京城早被攻破了吧!”
龐來孝笑道:“本相早就有了對策,朱傳宗插翅也飛不到京城來。皇上您就不必費心多想了,安心在皇宮裡安歇吧!”說完對眾臣道:“沒事了,都散朝吧。”竟然逕自去了。
湯治氣得渾身發抖,卻也無可奈何。
現在朝上的局勢,對湯治已經越來越不利,忠於他的大臣,都被龐來孝翦除的差不多了。連宮裡的侍衛,也都是龐來孝的人。龐來孝要是不點頭,他連皇宮都出不了,因此只能寄希望於朱傳宗,希望他早日打到京師。
且說朱傳宗大軍增加到六、七萬人馬,兵精糧足,聲勢大漲。休整了些時日,繼續朝京城進發,不日就到了夏州。
夏州本來沒有什麼重兵把守,朱傳宗等人以為大軍一到,地方官就會主動開門請降。哪知道離城還有數十里,只見前面旗幟飄揚,似乎有不少人馬,但是又影影綽綽,看不分明。
等看到大旗上醒目的“雷”字,吳思遠臉色一變,急令大軍停止前進,就地駐紮。
朱傳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