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戰鬥全面拉開,戰場範圍迅速擴大。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雙方投入了二十多萬戰皇級別的存在,而且演變成了混戰,肯定需要一個極為廣闊的戰場。哪怕不是雙方指揮官的安排,雙方的戰皇與戰兵在戰鬥的時候也會自覺拉開距離。
結果就是,當矽魅艦隊裡面發生爆炸的時候,很多戰皇都沒有反應過來。
主要就是,離得太遠了。
在這些戰皇發現的時候,已經是爆炸發生之後幾十秒左右。
不只是一次爆炸,而是一系列的爆炸,而且發生爆炸的全都是矽魅戰艦,首先發生爆炸的是主力艦。
可以說,爆炸來得非常突然,而且極為致命。
幾乎是同一時間,矽魅艦隊裡面的主力艦全都發生了爆炸,而且沒任何徵兆,在爆炸發生前也沒有遭到襲擊。
別說那些已經投入戰鬥的戰皇,即便是留下來的戰皇都沒能及時反應過來。
雖然這些爆炸沒有對已經做好戰鬥準備,而且嚴陣以待的戰皇構成多大的威脅,但是足以摧毀所有矽魅戰艦。結果是,在這些戰皇反應過來的時候,就算保住了性命,也喪失了所有戰艦。
這下,問題嚴重了。
雖然在跟人類戰兵的戰鬥中,這些矽魅戰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也根本無法用來對付駕駛太空戰機的人類戰兵,畢竟矽魅戰艦太過笨重,根本不適合跟迅速靈巧的太空戰機交戰,但是在神皇沒有親自出面的情況下,指揮十多萬戰皇戰鬥,顯然不是任何一個戰皇能夠擁有的能力。也就是說,為十多萬戰皇提供資訊,協助他們戰鬥的肯定是某艘戰艦或者是整支艦隊,因為只有戰艦能夠攜帶足夠的通訊裝置,能夠同時跟戰場上的十多萬戰皇保持聯絡與溝通。
事實上,矽魅大軍沒有亂了陣腳,在連續兩次遭到突然襲擊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組織起有效的反抗,足以證明那些矽魅戰艦的重要性。換個角度來看,人類遠征軍連續兩次發起突擊,其實也只是為了證明這一點,即敵人的死穴就是那些戰艦。只要摧毀矽魅艦隊,就能破壞敵人的指揮體系。
十五萬戰皇是一支極為強大的力量,前提是得組織起來進行戰鬥。
如果只是十五萬戰皇,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了。
其實,這是楊二的功勞,與楊屹沒有多大關係。
在策劃這次戰鬥的時候,楊二提到了一個問題,即神皇一下派來十五萬戰皇,為什麼要派來一百多艘戰艦?要知道,任何一個戰皇的戰力都在一艘戰艦之上,特別是在跟人類戰兵的戰鬥中,矽魅戰艦幾乎沒有用武之地。那麼,神皇為什麼派這些戰艦過來?難道說,只是把戰皇送到戰場上?很明顯,戰皇都有橫渡宇宙的實力,根本不需要達成戰艦上戰場,這麼做是多此一舉。楊二由此做了一個推測,即這些戰艦有其他用途,而唯一說得通的就是負責協助戰皇作戰。
有了這個推測,楊二就制訂了一套極具針對性的作戰計劃,即首先把戰皇引出來,然後摧毀矽魅艦隊。
當然,楊二這麼安排,也有另外一層原因。
如果他的推測是對的,那麼在摧毀矽魅艦隊後,戰局就會得到控制,擊敗敵人,甚至是幹掉所有戰皇都不是什麼難事,至少能夠粉碎敵人的這次進攻行動,迫使神皇花更多的時間武裝戰皇,重新組織進攻,也就能夠獲得更多時間。至於神皇下一次會怎麼打,那就不是楊二考慮的問題了。
問題是,如果楊二的推測是錯的呢?
也正是如此,楊屹對楊二的計劃做了調整。
按照楊二制訂的計劃,在司令官衛隊投入戰鬥之後,根據情況決定投入第二次突襲的兵力,而不是一次性讓人類遠征軍的所有擁有聖器的戰兵投入戰鬥。只是,為了保險起見,楊屹認為應該更加大膽一些。說白了,如果楊二的推測是錯的,也就只有投入足夠多的兵力才能穩住戰場局勢,也才能夠在遭到敵人反撲的時候順利撤退。如果投入的兵力過少,那麼在撤退的時候就會遇到麻煩。到時候,為了接應撤退的戰兵還是要出動足夠多的兵力,還必然讓指揮變成一場災難。
只不過,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很明顯,突襲矽魅艦隊是關鍵中的關鍵。甚至可以說,針對矽魅艦隊的突襲行動能否順利得手將決定這次反擊作戰的結果。楊屹由此認為得自己親自上陣,確保能夠一舉摧毀矽魅艦隊。楊二卻是堅決反對,因此在他看來讓楊屹親自上陣的風險實在太大了,如果楊屹在戰場上遇到了神皇,後果將難以設想。楊二沒有否認楊屹的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