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
這假洋鬼子其實也是在說他!
儘管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人罵為假洋鬼子了,事實上自從甲午年後的新建陸軍時期開始,袁世凱手下的這支全面仿效德國陸軍的新式陸軍就被外人罵成假洋鬼子,走在大街上被民眾指指點點是免不了的,這時間久了不管是趙東雲還是林永權他們都已經習慣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然而也只限於背後指指點點罷了,可沒有幾個人有膽量敢當著他們的面罵他們是假洋鬼子,只是凡事都有第一次,很明顯,今天趙東雲和林永權就是遇上了第一次。
趙東雲聽著這聲假洋鬼子的時候,濃眉開始皺起,然後把視線從李老太太身上轉到了旁白的少女身上。
進來的這段時間裡,趙東雲並沒有和雷達一樣把所有人都看一遍,事實上他從進來一直保持著略微高昂和直視的視線,理由也簡單,在場眾人沒有人值得他偏轉頭,移動眼珠去著重觀察,毫不客氣的說,儘管他剛才已經和不少李家人打招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除了李邇堅、李子泉這兩人外,其他的人只要他一個轉身,他就再也認不出來了。
對於那些毫無存在感的路人甲乙丙丁,趙東雲向來是不願意為他們浪費哪怕一點記憶空間的。而這在別人看來會有兩種感覺,第一種就是覺得他是朝廷大官,擁有上位者的威嚴。第二種就是目中無人。
很顯然,在那個少女心裡就是有了第二種感覺。
趙東雲轉過頭看,看了那少女一眼,這少女估計也就十六七歲,放在後世裡也就是個中學生而已,不過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可以嫁人生子年齡了。那瓜子臉的臉龐說不上多麼絕色,如果要扣上什麼傾國傾城、沉魚落雁之類的形容詞那肯定是過了,不過也擁有符合大眾審美觀的清秀,明亮的眼睛裡透著一絲堅毅,對趙東雲的目光並沒有躲藏,反而是勇敢的迎了上去。
只是勇敢的臉龐下,已經可見她蝤蠐之頸泛出微紅,衫下的胸脯雖然不大,但是顯然也因為緊張而有了明顯的起伏,衫下的淡藍色水紋長裙一直蓋到了腳下的繡花平鞋上,不過趙東雲卻是注意到,她穿的並不是高底弓鞋,很顯然是個沒纏足的。
女人的感官是敏感的,興許是發現了趙東雲的目光從上到下在打量她,並且把視線停留在裙下的腳上,她下意識的往後退了退,似乎想要把那一雙天足縮回裙內。
這個時代,雖然也有些漢人的女兒不纏足了,但在高門顯貴裡,尤其是禮法森嚴計程車大夫家族裡女子大多還是纏足的,大家族裡頭只有禮法不嚴,沒有什麼家教的人家才會放任女兒天足,當然了小門小戶、普通人家的女兒不纏足的更多。
這裡並不評論纏足好壞是否,只是說當今這個時代人們是這麼想的,這麼做的。
李家很明顯就是當代人們心中那種這種有錢沒家教的商人之家,這話並不是冤枉他們,比如今天這種場合,李家宴請趙東雲、林永權,按照常規來說就算是酒足飯飽後的看戲聽曲,也不可能讓李家的一群女性成員出現的,更不可能一起坐著看戲聽曲。
這種行為在後人看來興許是風氣開放,但是在當代卻是不折不扣的風俗敗壞。
不過以上這些只是林永權這些當代人的看法,對於趙東雲來說卻沒什麼影響,這個時代的禮法對於他來說可有可無,對他有用就取之,對他無用就棄之。
要說禮法的話,趙東雲娶的可是信奉天主教的方若蓮,而且還是個在西式環境里長大的修女,渾然不知三從四德為何物的女子,更別說方若蓮的天足了。
當初這婚事也有趙家的幾個長輩反對,結果趙東雲直接把那幾個老頑固們送來求官求差事的兒孫踢回去徐州後,一個個都乖乖閉嘴了,然後又是厚著臉皮繼續來求趙東雲給他們的兒孫輩一個好前程,只是那時候再也沒有敢在趙東雲面前倚老賣老了。
這個李家,趙東雲心裡對他們暗自搖頭!
不過他好歹也是朝廷三品大員,自然不會和一個小女娃翻臉,此時他依舊帶著笑容看著她,這個時候李邇堅已經是連忙走過來,露出一臉驚慌之色道:“趙大人見諒,小女打小野慣了,我替她給你賠不是了!”
說罷也是低聲厲喝:“還不快給趙大人賠罪!”
身旁的李老太太也不是沒見識的女人,也是知道這個時候要是不給趙東雲一個臺階下,要是不把姿態擺低一些,恐怕事情就要鬧大了。
當即就是對身邊的少女道:“婉兒,還不快給趙大人說不是!”
那名喚李婉的少女開頭還是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