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下半年,趙東雲已經是跨過了的北洋大部分中下層軍官無法跨越的障礙,脫離了一營一標的侷限,上升到了整個北洋體系的高度。而這個時候,那些被後世人所熟知的諸多北洋軍閥頭子還在隊官、管帶、統帶位置上掙扎呢。比如王佔元、曹錕、孫傳芳、雷震春、盧永祥、揚善德這些後世名聲響噹噹的人物一個個都還在部隊基層裡待著,這些人見了趙東雲都得恭恭敬敬的喊一聲趙督辦。
儘管趙東雲的年紀比他們都來要的輕,不過這關係不大!
庚子年後的北洋體系一票高層大佬都年輕的過分,包括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王英楷等人在內,基本上都是1860年左右生人,現在也就四十出頭甚至不足四十,而三十左右甚至二十幾歲身居高位的就更多了。
這個時間段的北洋體系實際上是非常年輕化的,完全不同於歷史辛亥年革命後的北洋,辛亥後的北洋是清一色的老頭子,升遷體制僵硬,充滿了沉暮之氣。
而在庚子事變後幾年裡,北洋體系裡對年輕人的提拔是迅速並且沒有太多顧忌的,趙東雲自己是一個例子,接任趙東云為武衛右軍右翼第二營統帶的李澤均也是一個例子,此外剛從日‘本回國的張紹增也是一個例子。
其實也可以這麼認為:只要是在這幾年留學回國效力的軍官,那麼他們的升遷速度都快的讓人難以想象。
只是這個情況如果不是北洋體制內的人去看,外人是很難看得出來的,就算看到了一兩個例子也很難相信這是普遍情況,至少眼前的這個趙晨濱就很難相信自家老爺才二十來歲就已經身居高位,足以和周學熙、馮國璋那些人打交道了。
“我回去就會和天津官銀號去一趟,儘量把這事定下來!”趙晨濱按下心中的震驚如此回道。
趙東雲點頭:“嗯,記下就好,如果不出什麼差錯的話,這一次擴產所需資金應該不成問題,而等資金到位了後,就要勞煩濱叔多辛苦一二了,到時候購置機器裝置要多看著,別讓下面的那些人剋扣太多了!”
說到這裡,趙東雲想了想後又道:“你去天津也待有一段時間了,而且紗廠那邊的道格爾等人也多有多家洋人有交情,我機槍營這邊也有些軍械要買,你看看能不能和那些洋行聯絡聯絡!”
說罷他不等趙晨濱說什麼又是繼續道:“這事我是交給了東平在座,估計他也在找保定這邊的洋行,不過說起洋行還是天津和上海多一些,如其在保定找還不如直接去天津找,到時候我會讓他去找你,你幫著他把這事辦下來!”
趙晨濱一聽軍械二字,當即疑惑道:“不知道要夠什麼軍械,量有多大?”
趙東雲道:“有些零碎的步槍、手槍,不過大頭還是機槍,加起來估計能有五六萬兩吧,詳細的還得看看洋行那邊的報價才知道了!”
一聽五六萬兩銀子的軍械採購單子,趙晨濱一下子就是睜大了眼睛,這可不是什麼小數目啊,別看歷史書上寫的動輒幾百萬幾千萬兩銀子啊,但那是都是值得計入史書的大批交易啊,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幾萬兩銀子的生意已經是非常大了。
要知道他總辦的福元紗廠為了這一次的擴產,所尋求的資金也不過四五萬兩銀子而已。
“知道了,我會去那些洋行看看的!”趙晨濱雖然對這種軍購單子很好奇,不過也沒有多問,因為他知道這事趙東雲估計也就起個頭,詳細的事情根本就不會去操心。
“此外,軍購單子裡有些東西是不用向洋行進口的,比方說被服、軍服、軍鞋這些零碎的東西,你到時候和東平看著辦,或是收個廠子自己做又或是直接向外定一批都可!”趙東雲說到這裡後,想起了機槍架然後又是想起了自己辦兵工廠的野望。
自己現在沒本錢購進大量裝置辦兵工廠,但是弄個小作坊應該不用幾個錢吧,先讓那些人研究研究手榴彈和迫擊炮之類的,到時候有錢的再正式搞起來。
所以又是道:“另外,你再辦個小機器廠,收購也行自己辦一個一行,不用花太多錢,先把架子搭起來!”
“有軍械有關的事情,我到時候會讓東平和你詳談!”趙東雲也是想說的詳細一些,但實際上他也說不了太詳細,因為很多事情他都是吩咐下面人去辦的,他那裡會知道這些事情的詳細經過啊。
聽到趙東雲說的這一連串東西,趙晨濱一一記下,他也沒有問太多,只是聽到趙東平的名字後,心中有些感嘆!
他就納悶了,怎麼趙家掌權的人越來越年輕啊,自家老爺趙東雲就不提了,二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