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時間的語言學習後,能夠考上正規院校,如果運氣不好或者能力不夠,基本上只是在當地生活一段時間,連日文或者德文都沒學順溜就回國了,這些半途而歸的人自然是說不上有什麼能力的。
這兩年,北洋體系內派遣到德國的留學生比較多,除了由於趙東雲的影響外,實際上還和去日‘本那邊的留學生普遍玩參與革命黨有關!
也許對於那些南方省份來說,派遣出去的留日學生參加革命黨不算什麼事,但是在北洋體系裡這卻是犯忌諱的事情,不管是在現在的北洋還是十幾年後的北洋,這個體系一直都是非常排斥那些擁有過激主張的革命黨。
這種情況下北洋自然是減少了向日‘本派遣留學生的數量,轉而加大了對向德國派遣軍事留學生的數量,除了前頭說的每年幾個專門去報考柏林軍事學院這類高等院校的精英外,還有大量的普通留學生,這兩年都已經送去了上百人,這些人一部分會進入德國的部分初等軍事學院以及普通大學學習。
趙東雲給北洋帶來的變化也不僅僅是留德浪潮,更主要的還是讓北洋的諸多中高層將領知道了大量的當代前沿軍事理論,不至於讓北洋體系的戰略理論還停留在普法戰爭時期。
給張作相批了進入隨營學堂的條‘子後,趙東雲就是開始考慮起來新民府那邊的佈防來!
之前新民府的佈防自然是屬於張作霖來做,然而現在張作霖都被滅了個趕緊,而中國一方又不能不在新民府步兵,畢竟奉天就在邊上呢,得防著俄國人或者日‘本人越過遼河進入遼西。
只是駐紮多少兵力以及派遣什麼部隊去倒是個問題!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民駐軍
庚子年後到日俄戰爭時期裡的東北局勢是非常複雜的,由於庚子年後俄軍全面佔領了東北,雖然後來在英日美等國的逼迫下俄國被迫和清廷簽署了《交收東三省條約》,並在1903上半年先後撤出遼西地區。
本來按照《交收東三省條約》俄軍是需要全部撤出東三省領土的,但是俄軍拒絕執行第二期條約,因此也就沒有繼續撤兵,相反還再一次出兵佔據了營口、奉天等遼河一帶的重要城市。
而中國這一方,準確的說是北洋這邊對俄軍拒絕撤兵的反應就是派遣了當時還只是第三協的趙東雲部進駐錦州,此外奉天的部分地方部隊,比如奉天巡防營、錦州巡防營以及其他部分亂七八糟的舊軍分別掌控了遼河以西的新民、遼中、臺安等地區。
由此在日俄戰爭前夕,東北這邊黑龍江和吉林不用說了,現在哪裡還有部分名義上的中國地方部隊,但是實際上處於俄軍的全面掌控之下,而在奉天大體以遼河為界,包括奉天、營口以及遼河以東地區、遼東半島都處於俄軍實際控制之下。
遼河以西處於中國方面的奉天巡防營、錦州巡防營分別掌控,錦州以及遼西走廊則是由趙東雲所部第三鎮掌控,這種情況即便是日俄爆發戰爭後也沒有得帶太大的改變。
到1904年8月份的今天,遼西地區依舊處於中國的掌控之下,但是現在有所不同的是,其中多個地區原本是處於奉天巡防營掌控之下的,然而現在卻是被趙東雲手下的錦州巡防營、第三鎮陸續接管。
而值得注意的是,人家俄國人、日‘本人對增祺手下的奉天巡防營以及其他地方部隊不關注,隨便他們在新民等地折騰,但是不代表他們同樣會無視趙東雲手下第三鎮。
不管是誰都知道,奉天這邊能打仗的只有趙東雲手下的第三鎮而已,這個第三鎮就算戰鬥力不如列強部隊,但是好歹也是具有現代化陸軍性質的正規軍,絕對是不能用舊式、土匪軍隊去看待的,而且第三鎮兵力還不少,如果算上錦州巡防營的話,趙東雲手下可是有一萬五千多人呢。
這一萬五千多號兵力也許在日俄雙方的數十萬兵力面前不算什麼,但是在如今日俄遼陽會戰的緊要關頭,趙東雲這一萬號人的去向自然是會引起雙方的極大關注,要是趙東雲向日‘本或者俄軍背後捅刀子,那就是有可能對戰局造成重大影響的。
所以哪怕中國以及袁世凱天天都講中立的,但是日俄雙方依舊是對趙東雲所部的動向保持了密切關注。
這派遣部隊進攻新民府的張作霖,雖然打著剿匪的名頭但是也是讓不少人緊張兮兮的!
不過趙東雲卻是沒打算插手日俄之間的戰爭,他之所以進駐新民府的目的還是為了賺錢而已,至於控制新民府只能算是一個附帶的收益。
然而打下了新民府,把盤踞新民府的張作霖部一掃而空之後,同時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