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個做過東三省總督、歷任多部尚書的徐世昌,歷任黑龍江巡撫、署理湖廣總督的段芝貴、宣統年間一度擔任直隸總督的薑桂題、至於江北提督這個位置更是有劉永慶、馮國璋等人多次輪流坐過。
新北洋體系崛起的前中期裡,一群北洋大佬們可都是混的相當奢意。
在這一群大佬當中,趙東雲雖然年紀最輕,資歷最淺,但是好歹也算是勉強跨進了大佬行列,加上趙東雲這幾年大力拉攏少壯派軍官以及留學派的軍官,已經形成了以少壯派軍官、留學派為核心的勢力派系,儘管派系勢力還遠不如段祺瑞、王英楷等人的影響力,但是卻有著一個第三鎮支撐著,所以也不算太差,至少在諸多利益爭奪中能夠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勉強算是北洋大佬之一的趙東雲最近過的還是比較滋潤的,尤其是1904年日俄爆發戰爭後,他在北洋以及國內的地位都是急劇上升。
尤其他在少壯派以及留學派軍官中的影響力原本就大,本諸多留學軍官視為從軍報國的成功典型,日俄戰爭爆發後,很多在外國留學的甚至直接回國找到趙東雲門下想要投軍。
不過和別人很多進了外**校後回國投軍的人不同,趙東植雖然也是上個月才回國,但是他學的卻不是軍事!
他是庚子年後才去日‘本留學,不過學的並不是軍事,而是學醫的自費生,去了日‘本先上了日‘本當地的一所中學,去年報考京都帝國大學失敗然後被迫回國。
明治時期的日‘本,人家日‘本人自己都很難考上大學,前期的那幾所著名大學,比如東京帝國大學,京都帝國大學那可都是日‘本當代的名校,和報考陸士、海兵的難度是差不多的,而清末時期中國的那些多留學生裡頭,基本上沒有多少人能夠考上日‘本的那幾所帝國大學以及陸士,就讀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地方性質的學校,甚至有些連大學都不是,只是和趙東植這樣讀了箇中學而已……
所以清末民國時期,別以為留日學生都很牛逼,其實牛逼的是隻有那些名校出身的留學生,比如數所帝大或者陸士的畢業生,而絕大部分都是庸俗之輩,很多留日數年一直都是待在類似振武學校這種語言學校裡頭,而且兩三年回國後估計連日語都沒學會。
趙東植是趙家長房的二子,年紀比趙東雲小了一歲,在趙氏諸多堂兄弟裡頭排行第四,他之所以會前往日‘本留學,是受到了趙東雲的影響。
庚子年後趙東雲回國,雖然那時候他還沒有發達,但是好歹也算是進入了北洋體系,那時候他就是說服了母親把他的弟弟趙東全送去留學,由於不是官派生所以很難進入歐美名校,尤其是軍校,所以是選擇了去日‘本,先到日‘本讀幾年中學然後試圖報考日‘本的幾所帝大或者陸士。
當時趙東植也是被長房那邊送了去,於是這兄弟兩人一同前往日‘本留學,數年後的今天,趙東雲弟弟趙東全雖然沒能和趙東雲期望的那樣考上日‘本陸士,也沒能考上兩所帝大之一,但是好歹算考上了剛成立沒幾年的早稻田大學,就讀政治經濟學院。
由於趙東全考上的只是一所剛成立沒多久的私立大學,這讓趙東雲相當失望,年初的時候他甚至想要把弟弟趙東全接回國內,先讀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然後過幾年再保送到陸士去留學,然而考慮趙東雲年紀也不小,再這麼折騰幾年的話估計得五六年以後才能回國投身軍界了,加上趙東全自己來電說想學政治經濟之類的東西,對投軍興趣不大。
所以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所以年初只有同樣什麼大學都沒有考上的趙東植回國,而趙東全則是今年上了早稻田大學。
這趙東植的履歷如果做的模糊一些,這放到後世的百科上來一句留日學生,也能正兒八經的假扮精英分子了,但實際裡他只是中學畢業而已……
第一百一十六章 趙東植之見
按照常規來說,趙東植回國後是沒有可能直接進入北洋新軍擔任軍職的,這年頭留學生雖然回國後很好混,但那是特指手裡頭有著文憑的人,文科生的話回國後是需要經過禮部考試,然後才能被授予遊學進士,舉人出身,然後才有可能升官發財。國外軍校出身的就簡單多了,回國一般就被回各省任職,不用幾年就是一協統領甚至一鎮統制。
而那些拿不出名校文憑來的人可混不到多高的位置。
趙東植之所以能夠進入第三鎮,而且還獲得了協軍校的位置,自然和趙東雲有著極大關係,他好歹是趙東雲的堂兄呢,而且大伯父親自寫信過來放下臉面讓趙東雲給他這個二兒子安排一個前程,趙東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