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的時候,北洋新軍的擴張對經費的需求可是以千萬來計算的,所以就算是從朝廷手裡獲得了不少經費,但是袁世凱依舊是能省就省,對於已經編成的部隊大大縮減經費投入,只給與必須的維持經費,其他的大頭就是投入到編練新部隊上頭去。
但是對於趙東雲手下的一萬五千多人來說這幾萬兩銀子是遠遠不夠的,不足部分只能依靠第三鎮的小金庫了。
袁世凱為了北洋新軍的經費想盡了辦法湊錢,趙東雲也為了第三鎮以及錦州巡防營的經費到處籌錢,這年頭不管是當大軍閥還是小軍閥,都不容易啊!
第一百一十四章 勢如破竹
1904年3月下旬,在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準備後,日軍終於是渡海了對馬海峽,從朝鮮鎮南浦登陸並迅速向北部推進,於此同時俄軍也是完成了初步的集結。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戰爭裡頭俄軍儘管充滿了信心和自大,對日軍保持了普遍的輕視態度,稱這場戰爭為一場‘軍事散步’,並且認為一個俄國兵可以擊敗三個日‘本兵。
這種自誇以及輕視日軍的原因並不是俄國陸軍的高層將領都是蠢蛋,而是出於鼓勵士氣的需要,歷史上的日俄戰爭裡俄國雖然海軍敗得一塌糊塗,但是陸軍的表現還是可以的,並沒有後世人普遍認為的不堪一擊,這裡頭看俄軍和日軍的傷亡對比就知道了,死傷的日軍可比俄軍多多了。
俄軍雖然普遍對日軍保持了輕視的態度,但是採取的軍事策略卻是非常保守和謹慎的,開戰月餘後俄軍並沒有擺出進攻的姿態進入朝鮮,反而是把兵力都集結到鴨綠江北岸、遼東半島、營口到海城這三個地區,再加上遼陽和奉天地區,擺出的是防禦姿態。
因為俄軍的諸多高層將領們認為就算一個俄國士兵可以打敗三個日‘本士兵,但是戰爭前期兵力過少的情況下依舊應該採取防守,等待本土的兵力增援,等形成了三倍兵力優勢後才發動反攻,直接南下朝鮮然後在海軍的配合下登陸日‘本本土。
俄軍的這個戰略雖然被很多後世人認為過於保守,迂腐,但這對於當時的俄軍而言是符合實際的戰略,不過制定這個戰略計劃的俄國陸軍大臣阿列克塞??庫羅伯特金雖然已經足夠謹慎和保守,但是他也沒有估計到俄軍的戰鬥力已經嚴重下降。
尤其是中高層將領們的素質可以說是俄羅斯千年歷史來最差的一次,東滿支隊指揮官扎蘇里奇中‘將率部駐紮鴨綠江北岸後,沒有下令加固大量的防禦工事,而且佔總兵力一半的預備隊被部署在戰線後方十公里處,而前線兵力被分散配屬在寬大的戰線上,不但步兵戰地沒有任何的掩飾,就連炮兵陣地也是沒有任何的掩飾。
南滿支隊的福克將軍防守金州的時候,一萬八千人的第四師只派遣了一個步兵團參戰,並且在隨後日軍進攻金州的時候主力部隊一直按兵不動,坐視金州守城部隊被十倍日軍進攻而導致戰敗……
這種近乎弱智化,甚至能夠被告上軍事法庭的軍事部署完全就不像是一個職業近代化將領做出來的佈置,隨便換一個北洋新軍的基層軍官去指揮,都能做的比他們好。
這樣一來,日俄戰爭中日軍也就跟開了主角光環似的,嗯,重點不在於主角多牛逼,而在於對手多弱智……
日俄戰爭裡,其實俄軍計程車兵戰鬥力以及基礎軍官的素質還是挺不錯的,符合西方列強的水準,但是高階將領的素質就是令人髮指了。
趙東雲的記憶裡知道俄軍會戰敗,但他前世裡也沒有詳細去研究日俄戰爭的經過,甚至他上輩子連庫羅伯特金這個名字都沒有聽過,不是研究近代史的人誰會沒事去研究雙方的主要將領是誰啊?
所以這個時候他還不知道俄軍裡的幾個高層將領都是坑國貨色,反而是在得到了俄軍採取保守策略,陳兵鴨綠江北岸、營口到海城一線以及遼東半島的時候,他還是比較贊同這種戰略部署的,認為俄軍指揮官庫羅伯特金還是有戰略眼光的。
他甚至想過,如果俄軍兩萬餘人守鴨綠江,就算打的保守一些但是擋住日軍第一軍應該不成問題。
不過他對俄軍的估計還是過於樂觀了,俄軍的東滿支隊不用一個月,就被日軍第一軍徹底擊敗,該部被迫向遼陽撤退,而日軍第一軍則是在攻佔了九連城後前出鳳凰城地區,兵鋒直指遼陽。
當日‘本第一軍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後,日‘本第二軍也在海軍的支援下登陸遼東半島,並由北向南對旅順發動進攻,隨即在五月底逼近金州。
戰局發展到現在,已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