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要練出一支新軍出來,如今總算是初成了。
第三鎮的編練始於1902年的第三協,然後1903年夏改編為第三混成協,1903年底擴編第三鎮,在擴編第三鎮的過程中,因為需要新編步隊第六協、炮隊第三標,缺額是非常大的,一直到今年年初炮兵標的火炮才到位,而第六協所需的新式福造88式步槍更是到今年三月份才完全到位。
也就是說雖然去年年底就有了第三鎮,但實際上到今年的六月份才算達到了全員滿編的狀態。
“如今第三鎮的擴編工作也算告一段落了,接下來你們的工作重心要放在錦州巡防營那邊!”趙東雲絲毫沒有停下擴軍的步伐,雖然第三鎮已經練成了,但是他手底下還有一個錦州巡防營呢。
而且和第三鎮有著固定編制不同,他手下的錦州巡防營卻是沒有固定編制的那種,說白了趙東雲只要有本事練個十萬兵力都沒人能說什麼。
錦州巡防營,這裡頭的‘營’字大體上是看成‘軍’的,和淮軍中的盛字營、元字營的營是同一個概念。錦州巡防營的概念其實和奉天巡防營是相當的,兩者是屬於相互獨立的一支軍隊,只要趙東雲這個錦州巡防營督辦有能力,就是練成十幾萬兵力都是可以的。
其實相對於第三鎮來說,錦州巡防營更像是趙東雲的私人部隊,因為第三鎮上頭還有著一個北洋常備軍以及袁世凱呢,而錦州巡防營則是屬於趙東雲全權督辦的,軍費、軍械、人員都是趙東雲自己管理,他要擴軍甚至都不用給朝廷打報告,只要事後上個奏章彙報下自己的練軍成績就行了。
比如不久前趙東雲才給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而是這麼說的:“自臣督辦錦州巡防營以來,已練成步隊三營、炮隊一營、騎隊一營……”
這些詞彙是通告的意思,並不是請求的意思,這裡頭區別是非常大的,當然了前提是別跟朝廷要錢……
而這年頭練新軍花錢實在太厲害,趙東雲就算撈錢再厲害也不可能自己獨自養著一個錦州虛巡防營啊,所以奏章的後頭還有這麼一句:臣受命彈壓錦州、控衛遼西,手中可用之兵不足萬五之數,然百里外日俄交戰之兵達五十萬之巨,一旦局勢敗壞以臣之兵恐難為繼,為局外中立之慮,非練兵十萬不可,縱銀錢緊缺,也當練新兵三萬充用。
擬於錦州巡防營新增步隊九營、炮隊兩營、騎隊三營,編成步隊兩協、炮隊一標、騎隊一標,期成一鎮之數。”
不得不說,這份奏章其實就是獅子大開口,趙東雲給朝廷說我要把錦州巡防營編成一個新軍鎮,目的是什麼?擺明了就是要錢嘛。
朝廷自然是不會輕易答應的,編練新軍雖然是1904年的主旋律,但是編練新軍的地方多了去,現在朝廷的重點還是放在了北洋常備軍以及京旗常備軍上頭,至於其他省份的新軍編練基本上是別指望朝廷給錢了,別說是趙東雲請求的擴編經費,就算是增祺手下的奉天常備軍想要擴編,也不知道是說了多少會,朝廷是一兩銀子都沒給,回覆都是千篇一律的:“所呈已知!”
表面意思是:你說擴軍這事我知道了!
但實際意思就是:要擴軍自己想辦法去,別找朝廷要錢!
這也是清末時期編練新軍的普遍做法,除了北洋常備軍以及京旗常備軍是朝廷承擔大部分軍費外,其他各省編練新軍所需的費用都只能自籌,練成了朝廷就派人去檢驗然後給予番號,練不成就一直拖著。
不過趙東雲自然是沒有指望朝廷能夠給多少錢的,他主要還是想著讓袁世凱那邊贊助他一點,畢竟現在的錦州巡防營的軍費來源就是分別來源於直隸舊有的防軍以及奉天這邊。
趙東雲估計著,不管是直隸還是奉天,多了不會有,但是多少會給一點,總比一點都沒有強,為了獲得編練錦州巡防營的軍費,趙東雲甚至又給袁世凱提議,讓他准許自己整編直隸的其他幾部舊軍,以把這些舊軍的軍費騰出來讓自己編練錦州巡防營。
要想從上頭獲得足夠的金錢來支援擴軍所需,自然是不現實的,第三鎮這種北洋正派嫡系部隊還好說,袁世凱還會給足了軍費,但是錦州巡防營這種編外部隊就得靠趙東雲自己撈錢了。
“現在錦州巡防營這邊步隊還是少了些,你的教育處下一步還要繼續加大招兵,嗯,這一次不用侷限在直隸和山東招募,我已經和盛京將軍增大人商量過了,錦州巡防營的新兵可以在遼西招收,這一次你們先招募三個營的步兵!”要擴軍,這事趙東雲自然是吩咐林永權去做了。
林永權聽罷略微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