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育制度裡,只要你夠聰明,夠努力,不犯傻的話,不管你的出身如何但是大多能夠出人頭地,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近代日‘本的權貴大部分都是寒士出身,兩所帝大的那些學子們十有**都是苦哈哈出身的!
簡而言之,舊帝國時代的日‘本社會,就是一個國強民窮的典型社會,國家強到可以和西方列強硬抗,坐擁世界第三的強大海軍,但是國民勞作終年卻不能果腹,哪怕是沒病沒災也得把女兒買到妓院去。
如此強國,不要也罷!
這個時代的中國呢,雖然不少人還坐著天朝第一的美夢,但是距離強國這個詞彙早已經十萬八千里了,對外戰爭除了打贏法國外,其他的打一場輸一場,就別提有多悲劇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清末國弱的同時,民生卻是不算苦!
清末普通民眾的生活雖然談不上小康之家,但也勉強能果腹,如果拋開所謂的民族、國家這些概念,只是單純的從當代的普通小民的角度去看代清末,覺得有多麼好自然是扯淡的,但是也不算壞,至少沒有大規模的戰亂,沒有大規模的天災**,勉勉強強還能活得下去,不至於有十室九空,餓殍三千里之類的事情。
從普通小民的角度去看待清末,那麼就會發現其實清末也不賴,反正2014年的屁民們絕不會比清末的苦哈哈們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大家半斤八兩除了能活著就不能獲得更多的。
哦,對了,如果站在鍵盤政治家的角度去看待,其實清末還有一樁好處,那就是還可以一邊摟著小鳳仙一邊辦個報紙批判下光緒慈禧什麼的,好歹能過一把匹夫有責的癮頭不是,要是覺得這還不夠爽而且覺得自己不會成為革命先烈的話,還可以能跑去跟孫文混玩革命!
但是你要是站在社會精英的角度去看待清末,那簡直是糟糕的不能再糟糕了,瞧瞧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看看賠的那些銀子,看看割讓的那些土地,足以讓任何受過國家和民族薰陶的炎黃子孫為之哀嚎,昔日漢唐風采的炎黃子孫竟然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無數祖宗先賢估計是恨不得從墳墓裡跳出來破口大罵了!
庚子改革後的清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時代,三言兩句說不清,大體上可以認為這個時代在是士子心中已經有亡國滅族之危;對於不甘心泯滅於眾生之間的陰謀家來說,這是一個充滿了機會的時代;
但是在尋常小民心中,這是一個勉強還能活得下去的年代,加上新政改革後小日子也能夠過的比以前更好了,所以1901年到1911年這短暫十年裡不說太平盛世但是也可以算得上是平穩,在亂世不如狗這五個字面前,穩定就是幸福!
至於國家和民族,那是什麼東西?能吃嗎?能穿嗎?能住嗎?
清末,它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愚昧和落後,但是同樣又充滿了希望的時代!
所以這個時代和讓人幾乎要絕望,改無可改的直想推翻所有東西的明末相比,清末還保持著一定的希望。
但是國家是國家,民族是民族,政府是政府,政黨是政黨,so,國家和民族有希望,不代表清廷這個政府還有希望!
如果庚子年後的中國、華夏民族還有一絲希望的話,那麼滿清朝廷肯定是沒救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陣前反叛
儘管張作霖知道自己很難擋住孔眺北大軍的征討,但是他認為前來新民的北洋新軍不過兩千多,而自己手下擁有一千三百多人,而且大多數都是在刀口上舔血多年的悍匪,面對新軍的兩千多人他認為只要自己謹慎用兵,哪怕不能獲得大規模的勝利,但是應該也能夠打個半斤八兩,從而讓孔眺北以及趙東雲看到自己的戰力所在,並提出優厚條件來招撫。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兩者的差距不僅僅在數量上,更是在質量上!
他早就聽過北洋新軍能打了,但是依舊沒有想到自己麾下四百多人發動的那場反擊戰,竟然連對面的皮都沒摸著就已經完蛋了。
不但死傷大半,而且王立有為首的一哨人馬更是因為衝的太前,連撤退的機會都沒有最後被包圍殲滅,這個時候的他還不知道王立有在陣前已經投降當了俘虜呢。
他更不知道已經有人偷偷帶了王立有的信去找上了張作相以及其他幾個土匪頭領!
張作相放下手中的書信,和他王立有相交多年自然認得出來這是王立有的筆跡,放下書信的他抬頭看了眼前的這個身穿馬褂的年輕人:“哼,雖然自古有著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前例,但是你就不怕我真殺了!”
那年輕人卻是對張作相的恐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