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段祺瑞在國內的政治地位已經名列前三,哪怕是趙東雲在下屬面前,大多也是稱呼一句段志泉的,因為不管怎麼說,段祺瑞在北洋裡都算是趙東雲的前輩,直呼段祺瑞的名字顯得不太恰當。
當代的中國雖然已經具有了共和表象,但依舊帶有濃厚的封建氣息,在稱呼上體現的尤其明顯。
張之洞直呼段祺瑞的全名,他的那些下屬們卻是不能這麼做,下屬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後,隨後張之洞麾下的頭號大將,北伐第一軍軍長,中華聯邦帝國陸軍上‘將張彪首先開口了:
“以職部來看,段合肥的這封密電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現在他被趙東雲打的抬不起頭來,從江北到江南再到浙江,是一退再退,在這麼下去的話,他不但保不住江西和浙江,甚至連最後廣東都保不住,失去了這些省份,他根本就沒有資格和趙東雲還有和我們爭奪這天下的資本了!”
張彪繼續道:“而他肯定是不甘心和王海城一樣落敗,然後跑到租界當寓公的!”
張彪口中的王海城,乃是說的王英楷,王英楷祖籍山東,不過他卻是落戶在奉天海城,按照時人對大人物以姓加籍貫作為稱呼的模式,很多人是稱呼王英楷為王海城的,這個和段合肥,張南皮,袁項城、趙宿遷是一樣的。
王英楷的落敗,最後被迫辭去大總統的職務,灰溜溜的跑到天津租界當寓公,已經成為了國內戰敗軍閥的典範下場,不僅僅是他,實際上天津以及上海租界現在還住著另外好幾個以前中國的風雲人物,比如一度風頭很盛的馮國璋,又比如前清軍機大臣、王英楷時代的首任內閣總理鹿傳霖,前河南巡撫、河南都督,中央陸軍第八師師長王汝賢等人。
天津和上海租界裡,可是彙集了一大票的失意軍閥、政客。
如果段祺瑞戰敗了,估計他的下場也會和王英楷他們一樣,最後跑到租界去當寓公。
如果段祺瑞還想繼續活躍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那麼他現在就只剩下兩個選擇,一個主動選擇和趙東雲議和,說是議和但是也和宣佈投誠趙東雲差不多了,最後趙東雲估計會給他一個安慰性的職務。
另外一個就是硬抗,而單靠皖軍自己是硬抗不了的,那麼就只能聯合其他勢力一起對抗蘇系,不管是聯合吳鳳嶺、王士珍還是張之洞,他都得聯合。
張彪如此說了後,後頭的一群人也是各自低語,但是卻是沒有人說出反對的意見。
一方面是他們都認得清現實,現在國內蘇系一枝獨秀,眼看著就要徹底擊敗皖軍,後續蘇系要幹什麼用腳丫子都能夠想得出來,一旦讓奉軍騰出手來,下一個收拾的必然是南方聯邦,到時候面對蘇係數十萬精兵,南方聯邦能夠抵擋的下來才見鬼了。
另外一方面,他們也是礙於張彪在南方聯邦裡的權勢。
張彪身為北伐第一軍的軍長,其地位和蘇系裡的孟恩遠極為相似,都是軍方首屈一指的大佬,其他人想要反對張彪的意見,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夠不夠。
張之洞看了看一群的下屬們,然後深嘆了口氣道:“那就聯絡廣州那邊吧!”
說完,他彷佛把所有力氣都用光一樣,深深的嘆了口氣後就是閉上了眼睛!
第四百三十八章 那就一起打
身在廣州的段祺瑞聽到手下說武昌那邊已經有了訊息,雖然武昌方面傳遞的態度有些讓段祺瑞難以接受,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給了段祺瑞一個肯定式的答覆,剩下的不外乎就是雙方進行利益上的一些爭奪而已。
這種事情自然不用段祺瑞和張之洞他們操心,各自有著一群手下去進行詳細的秘密談判。
談判中,南方聯邦可謂是大開口,首先第一條就是要求皖軍必須從廣西撤軍,並保證在後續不在廣東和廣西的交界地區部署重兵。
第二條和第一條類似,那就是皖軍部署在江西和湖南交界之地醴陵的重兵必須後撤到萍鄉,並把醴陵這個進出湖南的戰略要地交由南方聯邦。
除了上述要求皖軍撤軍的條件外,南方聯邦方面還提出借道廣東這個皖軍控制的省份,直接向外國購買軍火,並要求皖軍保證他們這些軍火內運時候的安全。
然後還有更直接的,那就是現在南方聯邦財政匱乏,購買的這些軍械需由皖系墊付一部分。
說白了就是要錢要地盤。
看著南方南方聯邦提出來的條件,段祺瑞皺緊了眉頭:“這個張南皮,這一嘴張的可是夠大的,想要梧州還是醴陵,還想要讓我們給他們買軍械,也不看看他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