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系一票軍政高層都是既往第十四師和第十五師成為奉軍的第四支、第五支主力部隊的。
尤其是第十四師在金陵戰役的優良表現,就更是加深了蘇系軍政高層對於打造新主力師的信心。
如此情況下,第十五師未來是有極大的可能性成為第二批次擴大編制的部隊。
而曹錕身為第十五師的師長,第十五師強了,打了勝仗,他曹錕在蘇系奉軍內的地位才能夠水漲船高。
曹錕和方壁永的針鋒相對,讓上頭的趙東雲看的皺眉不已,雖然奉軍成軍的時間並不算長,哪怕是從1901年算起,至今也不過區區七年而已,如果說從1905年趙東雲掌控奉天,籌建奉天常備軍開始,蘇系初具規模開始,至今也不過三年而已。
然而這短短的幾年時間裡,蘇系奉軍內部就是形成了諸多的山頭派系。
那些被人所熟知的老武備派系、留學生派系,進修生派系就不說了,現在的奉軍裡野戰部隊的將領和統帥部的軍官矛盾實際上也非常大。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非常多,最為主要的還是奉軍裡野戰軍官和統帥部裡的文職軍官差別比較明顯。
奉軍裡,統帥部的多位總長以及各處處長裡,除了作戰處這個極為特殊的機構裡的人員外,其他機構的軍官將領們絕大部分都是沒打過仗的人,比如方壁永、趙東平、洪浦濤,從本質上來說,他們更像是一個文官,而不像一個官員。
雖然說奉軍裡的很多野戰軍官同樣有過在野戰部隊任職的經歷,但是大多數都是在校官級別,至於將官這群體裡,還是比較少的,也就作戰處的前後兩任處長是野戰軍官而已。
不過作戰處雖然名義上屬於統帥部參謀部,但是實際上該機構很少向方壁永這個參謀部總長負責,平常都是作戰處石陽林直接向趙東雲彙報事務。
而且近期有風聲傳出來,說是作戰處極有可能升格為作戰部並直接對趙東雲負責,不過現在還只是風傳而已,暫時還沒有任何實際上的內容。
作戰處、海軍處,這兩個統帥部裡的處級機構看似級別較低,但一個負責陸軍作戰指揮事務,一個負責海軍作戰指揮事務,實際上權勢還是要大多軍械部、軍需部這些部隊的。
統帥部諸多部門的將領軍官們多數為文職軍官,而曹錕等野戰部隊的軍官可都是真‘槍實彈打出來的野戰軍官,所以這兩個群體就是形成了一個比較明顯的矛盾,其性質有些類似文官集團和武將集團的矛盾。
此時,一旁的軍需部總長洪浦濤開口了:“方總長和曹將軍的說法都是有道理的!”
從洪浦濤對方壁永、曹錕的稱呼上就是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文職軍官和野戰軍官的區別,方壁永和曹錕的軍銜都是中‘將,但是洪浦濤稱呼方壁永乃是以職務為主,而稱呼曹錕則是以將軍這種帶有明顯野戰軍官性質的稱呼。
“總所周知,我軍的軍費有限,而且我們又需要更多數量的部隊用以南下戰事,但是提前前線主力部隊的戰鬥力也是迫切需求。對此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我軍需部下頭的各種運輸團,民夫團不少,而且其中的一部分運輸團也廣泛參與了到了一線運輸任務,所以是不是可以把這一部分的運輸團直接抽調補充到師級部隊上去,如此以來也不用新補充太多的輜重人員,不用對軍費造成更多的壓力,又能夠提高主力部隊的後勤運輸能力!”
對於洪浦濤的話,趙東雲抱以了一絲讚許的目光,在其他人都在爭論該不該增加後勤人員的時候,洪浦濤卻是能夠拿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來,而且還是把軍需部所轄的運輸部隊抽調補充到野戰部隊去的提議,這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洪浦濤自行削弱自己手中的權力。
洪浦濤也是看到了趙東雲投來的讚許目光,對此他知道自己的這一步棋是走對了,抽調幾萬人運輸團補充到野戰部隊裡去縱然會削弱軍需部的權勢,但是此舉要是能夠獲得趙東雲的讚揚甚至好感,那麼這一切都值了。
洪浦濤非常清楚,自己雖然也是肩膀上掛著中‘將的肩章,但是他就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文職將領,這輩子就沒帶兵打過仗,而在這個年代,文職將領肯定是不如那些野戰將領那麼耀眼的,趙東雲最為欣賞的將領可以說清一色都是野戰部隊的將領,比如顧藍玉,李純,他們的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然而洪浦濤和趙東平他們呢,這輩子估計一個總長也就到頭了,而且在軍方內的影響力是遠遠無法和孟恩遠、徐邦傑這些人相提並論,未來要想登頂上‘將甚至元帥,那麼就得表現出比現在更搶眼的行為來,讓趙東雲賞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