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也就是方慶坤率領的這個步兵團。
第三十三團是在前期渡江戰役中久經考驗的部隊了,林永權抽調這個團出來留在當塗和第四混成旅一起作戰,也是考慮到前期第三十三團打防禦戰還的確不錯。因為可以預見的,一旦第九師主力抽調走的,當塗方向雖然還留有第四混成旅和第三十三團,但是面對於第二混成旅還是顯得弱勢,到時候奉軍這邊必然是要進行防禦作戰的,所以抽調打防禦戰比較順手的第三十三團也就成為了必然。
第九師這麼一分兵,一瞬間就是改變了當塗方向的局勢,第九師只帶著三個團以及大部分炮兵等支援、輔助兵力東進金陵,留下了第三十三團和第四混成旅一起繼續駐防當塗一帶,這就讓靳雲鵬之前想要成功牽制第九師和第四混成旅的目的落空了。
對此靳雲鵬迅速作出了戰術上的應變,變之前的撤退為反攻,幾乎是第九師主力前頭剛走,第二混成旅就是發動了對當塗一線的大規模反攻。
而且這種反攻和之前與第九師之間的小規模激戰不同,之前和第九師的戰鬥規模普遍偏小,整體上雙方都是比較謹慎而導致佔據出線僵持化,然而現在靳雲鵬卻是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第九師主力直奔金陵了,他想要成功牽制住第九師主力,以減輕金陵皖軍防線的壓力,就得先突破第四混成旅和第三十三團的防線。
於是乎,第二混成旅在這場奉皖戰爭裡,第一次爆發出來了他們真正的戰鬥力!
第四百一十五章 久戰不下
當塗縣城正東二十五公里外,方慶坤一臉的皺眉:“第二營到底是怎麼回事,之前丟掉了陳莊也就算了,但是撤到李家村不過半天,怎麼又說守不住了?”
一旁的上尉副官低聲道:“第二營在前期渡江戰役裡損失極大,雖然補充了新兵但是戰鬥力和以往還是相差甚大!”
不過方慶坤卻是道:“這些你不說我也知道,但是我們的狀態縱然比渡江之前差一些,但是現在不是講困難的時候,我要的是他們守住!”
第三十三團作為渡江戰役裡最先渡江的部隊,自從渡江後一直戰鬥在最前線,尤其是前面三天裡第三十三團作為抵擋兩江第七師反攻的主力,雖然說成功守住了陣地,但是損失極大,兵員和武器裝備的損失都不小。
雖然說在第四軍成功渡江後,教育部和軍需部給該團補充了大量兵員和武器、彈藥,但是武器和彈藥還好說,然而補充的大量新兵一時間還是難以徹底溶於第三十三團之內。
一支部隊,尤其是一支成軍時間長久,經歷過諸多戰爭的部隊,通常而言都會擁有其獨特的一些風格或者風氣,這些在那些老兵們身上表現的更為嚴重。
一個班,一個排裡計程車兵們往往都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磨合訓練,士兵之間經過戰爭、血火的考驗後,往往士兵之間會擁有較深的感情,這個就是所謂的戰友情。
而一場戰鬥之後,以往朝夕相處的戰友倒下了,倖存的老兵心中還沒有來得及悲傷上頭就是迅速補充了幾個陌生人進來,接替他們的位置。
除了情感上的排斥外,絕大部分老兵對新兵的態度都是相當不好,大多數情況下對新兵都是愛搭理不搭理的,因為那些老兵們知道,這些新補充來的新兵很少能夠活過三場激烈的戰鬥。
在奉軍這兩年來給第九師補充的數千名新兵中,實際上絕大部分都是沒能活過三場戰鬥,半數以上都是在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場戰鬥裡就陣亡或者受傷,只有少部分人能夠挺過前面的這幾場戰鬥進而成為一名老兵。
只有這些活下來的新兵,才能夠得到老兵們的接納,進而徹底融入這支部隊裡頭,成為第九師的骨幹士兵。
用另外一個資料可以說明老兵和新兵之間差距有多大,說明新兵要想成長為老兵的代價有多大。
第九師現役將近一萬六千人的兵力裡,有大約一萬兩千人乃是1905年以前參軍的老兵,另外有約千名這兩年補充過來並活下來計程車兵,當然他們現在也成長為了老兵。此外還有三千人是剛補充進來的。
然而在過去的兩年裡,第九師累計損失(陣亡和受傷退役等)約六千人,其中老兵的比例只有千人左右,剩下的五千人全都是剛補充進來的新兵。
由此可見,這個時代的老兵和新兵死傷比例是巨大!
第九師為什麼能夠成為奉軍三大主力師之一?不是因為它的裝備水平有多好,實際上奉軍各部隊的裝備水平比較近似,第九師擁有一個四十八門火炮的炮兵團,但是部署在河南,作為二線兵力的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