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1 / 4)

小說:北洋梟雄 作者:垃圾王

王段趙三人的聯軍終於是對京師展開了正式的進攻,根據王段趙三人之前的電報商議,王段趙三人各自負責一片戰線對京師展開聯合的進攻。

其中王英楷指揮的第一鎮負責由西南方向突進,進攻長辛店一帶,而段祺瑞指揮的第四鎮繼續沿著鐵路往北進攻,主要攻擊方向是南苑一帶。至於趙東雲由於來的比較晚,同時他部隊裡存在大量騎兵,所以其第三鎮主要負責從通州進攻,而騎兵部隊則是在外圍遊走,主要是保障第三鎮自家的後路安全,同時也肩負著警戒天津租界地區外**隊的重任。

面對王段趙三人聯軍的進攻,馮國璋和王士珍兩人則是充分借鑑了日俄戰爭裡的經驗,挖起戰壕試圖進行一場防禦作戰。

然而這種戰術對於西南線和南線來說效果比較大,但是在通州一線卻是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我前頭還一直以為那些小炮沒有什麼大用,但是沒有想到這些小炮竟然是用來對付我們的重機槍的,這個趙東雲果然是異於常人啊!”馮國璋也是面露感嘆,同時也是心中充滿了憂慮!

迫擊炮,這玩意在北洋軍裡其實不陌生了,早在前兩年趙東雲在第三鎮裡剛開始裝備這個迫擊炮的時候,袁世凱、段祺瑞他們也是注意到了這個迫擊炮,不過他們卻是發現這個迫擊炮雖然輕便,射速也夠快,但射程實在是太近了一些,尤其是那些六十毫米的小炮,要打擊敵人的話估計就得運動到五六百米內的距離,這個距離可是重機槍的有效壓制範圍之類。

同時射速快也代表著彈藥消耗會非常多,這用起來肯定是比重機槍還要吞錢的傢伙!

加上這兩年日俄戰爭的爆發,以及趙東雲弄出來的戰壕理論裡被全球各國陸軍所重視後,不單單國際上空前重視重機槍,就連北洋軍內部也是進一步重視了重機槍的戰術運用,在軍費有效的情況下,國內的其他新軍普遍是選擇多裝備幾挺重機槍的。至於迫擊炮這種在當代諸多將領們看來有著諸多明顯缺陷的近距離步兵支援火炮,巨大的成本和預期的效果完全不成正比。

畢竟不是每個軍閥頭子都能和趙東雲一樣靠著和日俄兩國做生意大發其財,有著大量小金庫採購額外軍械的,其他北洋各鎮每年的軍費就只有那麼固定的那些,這採購了迫擊炮可就沒錢採購重機槍或者其他的傳統火炮了,在這個重機槍恨不得有多少要多少的時代裡,其他幾個北洋軍閥自然也就捨棄了迫擊炮選擇重機槍了。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從趙東雲弄出了那個戰壕理論後,把重機槍的應用戰術提前帶到了這個時代後,他就一直在思考這一個問題,那就是該如何對付戰壕戰?嗯,準確的說是怎麼對付遠東戰場上的戰壕防禦體系。

遠東戰場上,不管是日俄中三國大戰,還是北洋內戰,其實他們的戰壕體系以及火炮力量是完全不能和後世一戰歐洲西線相提並論的,換句話說就是遠東戰場上的火炮密集度是遠遠不如一戰西線戰場的,在這種情況下戰線必然會稀薄很多,而且重機槍將會成為戰線的主要支撐點。

這樣一來,要想突破敵軍的防線,那麼最重要的就是端掉敵人的重機槍,一旦把敵人的重機槍端掉,那麼後續的進攻就會容易的多!

而在第三鎮的反重機槍作戰中,除了固有的遠端炮擊以及重機槍壓制以及步槍手的精確遠距離狙殺機槍射手外,其六十毫米的迫擊炮炮擊也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環。

六十毫米迫擊炮由於質量輕,機動迅速,當然速射也足夠快,精度方面雖然還略有欠缺,但是在抵近數百米的發射的話,完全能夠有效的透過急速射來端掉敵人的無防護機槍陣地。

當代野戰中,不管是敵人還是自己,其實重機槍陣地都是無防護,或者只有簡易土木工事。當代除了旅順這種要塞外,是很少有水泥、岩石等構築的機槍堡壘的。

因此,用六十毫米的迫擊炮進行野戰反重機槍作戰,完全是可行的。

只不過這種戰術對迫擊炮射手的要求相當高,畢竟要端掉機槍火力點,炮彈必須準確的落入敵人的重機槍陣地內,對精度要求相當高。

然而第三鎮已經裝備迫擊炮多年,出戰的這些迫擊炮射手可都是老手,只要讓他們有機會發射的話,不用多,三發急速射就能夠端掉一個敵人的重機槍陣地,再不濟也不能迫使敵軍重機槍進行轉移,從而減輕己方步兵的壓力。

這一次進攻通州作戰裡頭,第三鎮裡應用的諸多步兵戰術相對於其他幾家而言,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又是一種新式戰術,雖然表面上大家都是挖戰壕,用的都是從差不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