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逃亡使館區,躲進了法國大使館,手中兵力盡失的馮國璋一方面是被迫,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心灰意冷,所以釋出通電辭去陸軍部尚書一職和第七鎮統制一職,正式宣佈下野。
於此同時王英楷,王士珍、段祺瑞三人在短短一天內,也就是十一月二十四號那天相繼釋出通電,通電內容大體上就是說遵循袁公遺願,創立共和云云!
這些通電錶面上說是共和呢,但是在身在通州的趙東雲看來,這卻是一個王英楷、王士珍、段祺瑞結成聯盟的一個明顯訊號。
而在這種滿清即將完蛋,北洋入住京師的關鍵時刻裡,以上三人結盟聯盟的話,他們要對付的是誰?
大體上可以分成以下幾個群體!
第一個就是用於威懾南方省份的督撫們,比如湖廣的張之洞等漢人大臣,此外也是為了威懾對抗其他省份的滿人重臣,尤其是掌控江北的蔭昌,兩江的端方等滿人督撫。
第二個嘛,就是威脅拉攏北洋其他派系,比如手控第二鎮的熱河都統吳鳳嶺,擁有第五鎮的山東巡撫張懷芝以及部分北洋旁系,比如河南之第二十九混成協、馬玉昆之武衛左軍、薑桂題之江防軍等。
第三個嘛,不用多說了,自然就是為了對付趙東雲手下的蘇系。
而按照以上三個群體來說,對於王英楷等人威脅最大並不是什麼南方督撫,也不是其他幾個北洋旁系,而是北洋嫡系大佬之一的趙東雲。
趙東雲雖然在北洋數位大佬裡頭資歷最淺,但是誰也不能不承認,趙東雲乃是北洋正派嫡系,而且世人們說他資歷淺,其實是相對於王英楷以及段祺瑞他們來說,如果放到整個北洋體系內來說,其實資歷上能超過趙東雲的並不多。
趙東雲甲午年後投軍報考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後調入小站練兵時期的新建陸軍,那個時候就在袁世凱麾下當隊官了,隨後被官派到德國留學,數年後回國就是擔任武衛右軍隨營學堂教習,緊接著在辛丑年就是升任武衛右軍之右翼第二營統帶兼新建機槍隊督辦,次年奔赴廣宗鎮壓民變,積功升三品候補知府,隨後升任新建機槍營督辦兼任北洋軍政司教練處幫辦,不用多久,他就是升任第三協統領,隨後就是歷任第三混成協統領、第三鎮統制、盛京將軍、東三省總督等職。
北洋軍高層將領裡頭,能夠和趙東雲這樣履歷豐富的實際上並不多!
所以你別看趙東雲年輕,也別看人們天天說著他資歷淺,但是整個北洋內部裡,除了王英楷和段祺瑞能夠在資歷上穩壓他一頭外,其他人還真沒這個資格!
要不然的話,趙東雲憑什麼當這蘇系老大,要知道他手底下的陳光遠、曹錕、孟恩遠等人放在後世裡,可是一個個都是名聲顯赫的大軍閥,然而這些人如今在趙東雲面前,也只能乖乖的以職部自稱,至於那些這幾年剛爬起來的那些留學生們,一個個就更是得以晚輩自居了,而且不少人都得喊他一聲老師呢,他在隨營學堂擔任教習將近一年,隨後又主辦多年的第三鎮隨營學堂、奉天武備學堂,教過的學生可不少!
這一兩年來,趙東雲能夠在北洋內部率領蘇系和王英楷,段祺瑞他們爭權奪利,再到現在和王段兩人爭奪北洋首領的位置,憑藉的可不僅僅是手底下的第三鎮,還有他那僅次於王段兩人的威望和資歷。
而這樣的一個人,哪怕是資歷和威望上暫時還無法和段祺瑞以及王英楷相提並論,但是趙東雲手底下卻是擁有最多的兵力啊,這無疑是加大了趙東雲的聲威。
以上種種加起來,也就讓王英楷和段祺瑞等人對趙東雲提防無比!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王英楷,段祺瑞,王士珍三個人聯合起來對付趙東雲,也就不奇怪了。
趙東雲對自己的處境還是非常清楚的,同時也是感到了巨大的威脅,而這種威脅也是讓他感到異常憤怒的理由所在。
不過,趙東雲向來不是個喜歡坐以待斃的人,既然大家已經撕破了臉皮,那麼趙東雲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維持現在的虛假和平了!
在王段王三人釋出通電後的次日,也就是二十五號,趙東雲的通電也是姍姍來遲!
通電上說的內容看上去和其他幾個人的似乎也沒有什麼差別,不外乎就是共和啊什麼的,同時擺出一副北洋老大的口吻,邀請北洋諸位大佬一同前來通州商談國事!
不明白事實真相的人看了估計還以為趙東雲和王英楷等人還是同處於軍事聯盟呢。
然而政治嗅覺敏感的人只是從這個通電發表的時間以及趙東雲邀請其他幾家到通州商談就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