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雲看著手中這份張之洞發表的通電,不由得哈哈笑了起來:“這張南皮果然是人老心不老啊!‘中華聯邦帝國’,他倒是敢說!”
第兩百零七章 中華聯邦帝國
1906年的十月和十一月份,當被中國北方省份,尤其是直隸和東三省以及山東、河南等省份因為袁世凱的被刺殺而引發的北洋兵變中持續動盪的時候,南方的諸多督撫們也沒閒著坐等北洋內鬥出結果後乖乖的俯首稱臣。
而且南方諸多督撫們,尤其是張之洞,端方他們都是老練的傳統官僚,他們的行事方式和北方趙東雲等新派軍閥是截然不同的,至少他們就沒和趙東雲,王英楷他們一天一個通電,隨便什麼事都恨不得搞的全天下人都知道。
南方諸多督撫,也就是張之洞前期發表了幾封不關痛癢的通電,主要還是勸解北洋諸將保持克制,但是接下來當北洋諸將打的你死我活的時候,南方諸多督撫們卻是沒有了多少聲息。
哪怕是一直叫嚷著出兵北上勤王的端方和蔭昌,都是放下了往日的高調,進而埋首整頓省內軍隊上頭,在過去的兩個月裡,端方用迅速的手段清理了一大批傾向於北洋派系的軍官,進而在中高階軍官層面上掌控了駐紮江寧之第九鎮、江西之第二十七混成協、安徽之第三十一混成協。
而蔭昌也是不甘落後,在踢掉了部分北洋派系的中高階軍官後,也是勉強掌控住了江北混成協。
不僅僅是兩江和江北方面在整頓軍隊,進行擴張備戰,實際上湖廣、閩浙、兩廣甚至雲貴等南方省份都是不約而同的加速了編練新軍的步伐!
除了整頓軍隊外,南方督撫之間還進行了頻繁而秘密的聯絡,依靠南方督撫領袖張之洞的威望,再加上端方為首的滿族重臣的支援,實際上南方諸省很快就是達成了類似庚子年那種南方諸省聯盟態勢。
這裡從北洋十月中旬起兵以來,沒有任何一個南方督撫公開支援就可以看得出來,其實南方諸省對北洋,尤其是袁世凱死了之後的北洋是沒有什麼好感的,更加別說支援了。
在諸多南方督撫的心中,北洋的這一次起兵就是正兒八經的叛亂,是無法容忍的,更加別說讓他們對王英楷或者趙東雲這些軍頭俯首稱臣了,不管是王英楷還是趙東雲,他們說起威望和資歷,一般只能在北洋體系內說,但是這個所謂的威望和資歷要是放在全國範圍內,那基本連二流都算不上。
庚子年前後,國內首屈一指的漢人重臣自然是李鴻章,而李鴻章死了後,雖然袁世凱是北洋繼承人,但是實際上也壓不住諸多清末重臣的,比如說張之洞,人家當年和李鴻章扳手腕的時候,你袁世凱還在朝鮮那疙瘩裡勾搭閔妃呢。
此外威望通達全國的重臣裡頭,還有岑春煊這人,然後滿族的幾個重臣實際上威望也不小,端方、錫良這兩個人可是清末政壇了少數幾個能和漢人重臣相對抗的滿人重臣。
所以在當代說起威望這個詞彙,實際上輪不到王英楷和趙東雲什麼事,南邊一群督撫都比他們強。
在這種情況下,當北方發動動盪的時候,自然也就別指望南方督撫能夠服從北洋裡的王英楷或者趙東雲了,在這個時候,他們毫不猶豫的舉起了另外一面領袖的旗幟,那就是張之洞!
面對北方的動盪,南方諸省聯合起來互保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庚子年的時候他們就幹過一回,如今雖然情況和當年所有不同,但是京師失陷,北方陷入戰火之中卻是事實。
尤其是在王英楷拿著槍逼著光緒寫下了退位詔書後,給予南方省份的震動是極大的,端方等人拒不承認退位詔書的有效性。
但是哪怕南方督撫們,尤其是那些滿人督撫們不願意承認,但是事實就是,京師已經落入北洋掌控之中,包括光緒、慈禧甚至載灃、載洵在內的一大票皇族都被抓住,而後被軟禁,哪怕是有幾個逃入了使館區,但是也影響不了大局。
北洋諸將之前的聯合進攻京師,並採取包圍後再進攻的方式,再加上滿清皇族之前信心還是比較大,完全沒有預料到王士珍會陣前反叛,馮國璋會敗的如此乾脆悽慘,所以滿清皇族非常悲劇的失去了第三次西狩的機會,光緒,慈禧,以及光緒的幾個皇弟載灃啊之類的,一股腦都落入了北洋軍的手中。
再加上甭管是被逼的還是自願的,但是那份退位詔書卻是實打實的被頒佈了出來,上頭的國璽大印可是貨真價實的,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從法理來說,南方諸省已經是失去效忠的物件,而讓他們對王英楷俯首稱臣也是不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