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帶回奉天來。
至於現在如果僅僅因為未雨綢繆這四個字就要把福元機器廠搬到奉天來,那樣是非常不可取的。
現在戰爭時期,不管是他趙東雲還段祺瑞甚至王英楷的部隊,都是需要大量軍火的時候,福元機器廠這個時候不能動,一旦動了還怎麼生產軍火啊?
這搬遷說的簡單,但可不僅僅是挪個地方那麼簡單,這搬遷的話一兩年內都別想恢復如今這個產量,所以能不搬還是不搬的好,尤其是這種關鍵時刻。
至於說入關後戰敗,被別人趕回關外,那就另外一回事了,到時候少不得要當一回拆遷辦,把整個福元搬回奉天去的。
“老孟的騎兵到那裡了?什麼時候到山海關?”趙東雲放下趙晨濱的電文後,然後抬頭問方壁永。
方壁永道:“孟將軍都騎兵協已經過了綏中,預計明天就能到山海關了!”
孟恩遠的騎兵提前兩天出發,不過比以為孟恩遠的騎兵就是直接騎著馬西進了,其實不是,孟恩遠的騎兵和後邊的步兵們一樣,同樣是乘坐火車進行機動,要不然的話長途騎馬行軍馬匹會受不了,走個幾十公里估計就得死一大片的戰馬,如果是牽著馬步行,那行軍速度估計比步兵還要慢了!
古代裡頭的那些騎兵,尤其是蒙古騎兵之所以能夠短時間內機動數百公里,主要是依靠一人三騎甚至四騎。
趙東雲手下的騎兵都是單人單騎,進行機動的時候主要還是以中短距離的機動為主,近代騎兵所說的機動性,一般是指中短距離的戰術性機動,尤其是抵達戰場後的戰術機動,並不是小說家言所說的那種千里奔襲!
這孟恩遠的騎兵也不是什麼天兵神將,可沒辦法兩三天之內就從錦州跑到山海關去,還得依靠乘坐火車!
僅僅從趙東雲入關的行動來看,就可以進一步證明了鐵路在當代戰爭中的重要性,入關沒有關內外鐵路,趙東雲根本不可能兩三天內就從錦州抵達山海關,只能老老實實的靠腿走過去,而且現在初冬來臨,等到山海關的時候估計都是大雪紛紛了。
十三號上午,山海關內,孟恩遠帶著華振基等一票騎兵將領們走下了火車,而前頭則是一大群前來歡迎的第四鎮將領,孟恩遠走近了一看,沒有發現段祺瑞等人,很明顯段祺瑞已經帶著他的大軍提前南下了。
前來迎接的不過是第四鎮的一個營管帶,只見他上前道:“孟將軍,現在這山海關叫交給你了!”
這第四鎮在山海關內留下的部隊已經只有一個步兵營了,如果不是為了守住這山海關讓趙東雲進來,估計段祺瑞這一個營也是不會留下來的。所以把山海關的防務交給孟恩遠後,那第四鎮的這個步兵營立即就是開拔南下,追趕段祺瑞的主力部隊去了。
孟恩遠看著相繼下火車計程車兵們,然後轉頭對華振基道:“先讓兄弟們把戰馬安頓好了!”
然後他又對手下副官道:“給司令去信,就說我部已抵達山海關,請求後續指示!”
第一百八十七章 插手唐山
聽到孟恩遠已經順利從第四鎮手中接過山海關,這讓還在西進火車上趙東雲放心不少,儘管知道山海關那邊不可能出現什麼問題,段祺瑞暫時和自己是同盟,而馮國璋和王士珍的部隊還遠在京師一帶呢,是不可能威脅到山海關的。
但是山海關這等戰略要地一天沒有掌控在手中,他趙東雲一天就睡不好覺,這要是突然冒出一股軍隊來把山海關給搶佔了,到時候他趙東雲還入不入關了?
如今孟恩遠順利從第四鎮手中接過山海關,就是代表著已經清理了自家大軍進軍京師的最後障礙了,剩下的自然就是儘快趕到境外外圍和段祺瑞、王英楷兩部匯合,進而把馮國璋和王士珍這兩個北洋叛徒給滅了,嗯,順手也把滿清王朝也送進歷史的垃圾堆了。
“給孟將軍去電,讓他留下一部駐防山海關,隨後繼續南下唐山地區,以保福元機器不失為要!”趙東雲對於下一步的戰略行動是早就有了一個腹案。
雖然他不可能預料到戰爭爆發後的可能的戰術細節,但是戰略上他卻還是略能把握的,對於己方的王段趙聯軍來說,由於兵力佔據一定的優勢,所以不用和京師的馮王兩人那樣慌張,完全可以從穩部署,彙集三方大軍後一鼓作氣攻克京師。
這也是近幾天來王英楷的第一鎮和段祺瑞的第四鎮一直徘徊不進的緣故,這不是他們不敢進攻,而是要等待一個聯合進攻的時機,要不然的三軍分散進行就容易形成逐步添油戰術,進而導致被各個擊破。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