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具體某支部隊,一般也是問大體情況,比如當初滁州戰役的時候就是問第三師情況如何?打贏沒有?但是一般不會問第三師制定什麼作戰計劃攻打滁州的。
也就是說,趙東雲一般是不會問具體某支部隊的具體作戰計劃。
不過轉念一想方壁永也就釋然了,第十四師作為一支承受了諸多期望的部隊受到趙東雲的重點關注自然也就不奇怪的。
如果第十四師是被劃歸到第一軍或第二軍、第三軍統轄的話,那麼作戰處這邊也無法直接獲得該師的作戰計劃報告,不過這個第十四師目前並沒有劃歸任何一軍統轄,而是和奉軍的其他幾支部隊一樣直接歸屬統帥部直轄。
奉軍裡有著三大軍,但是同樣也有著諸多統帥部直轄的部隊,比如駐紮察哈爾的第一騎兵旅、駐紮天津馬廠的第五混成旅、駐紮京師南苑的第七混成旅、駐紮唐山的第九混成旅、駐紮瀋陽的第十混成旅,駐紮石家莊的第十一混成旅,在京師南苑編練,尚未成軍的第十五師,已經成軍,並被調往河南的第十四師,上述部隊都是歸屬統帥部直轄的。
也就是說第十四師並不會第三軍或者第一軍負責,而是直接向統帥部負責,其作戰由統帥部參謀部下屬的作戰處直接負責。
所以方壁永還是對第十四師的具體作戰計劃比較清楚的!
“根據作戰處的作戰規劃,在結束豫南的治安作戰話,第十四師將會在光州休整大約半個月,然後東進安徽**、合肥一帶駐防,後續根據戰局發展決定增援安慶或者金陵方向。對於該師的戰略安排,我和作戰處的石處長意見一致,即作為我軍之戰略預備隊!”
方壁永和作戰處長石陽林的想法還是比較謹慎保守的,他們把第十四師作為戰略預備隊,就是充分體現了一個為將者的基本素質:未慮勝先慮敗!
他們最優先考慮的不是後續一旦發起渡江作戰後勝利後該怎麼做,而是先考慮一旦渡江作戰遇到挫折該怎麼做,甚至是考慮到渡江部隊遭遇慘敗,導致前線部隊遭遇反攻而崩潰的時候,那麼到時候奉軍就需要一支強力的部隊來力纜狂瀾!
而這支部隊就是第十四師了!
趙東雲聽罷後也是點頭,他還是比較贊同方壁永和石陽林的謹慎的,畢竟戰場上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別看前期奉軍連戰連捷,但是誰也不知道後續奉軍是否還能夠一直保持勝利下去。
人家段祺瑞去年南下作戰的時候,還不是意氣風發,其麾下第四師南下作戰裡轉戰五省,歷經大小數十戰未嘗一敗,然而去年十二月份的時候還是一樣被自己在江北給收拾了。
而誰又能保證他趙東雲不是下個段祺瑞,第三師不是下一個第四師!
所以必要的謹慎還是需要的!
只是必要的謹慎是需要的,然而把寄予厚望的主要戰力第十四師放在距離前線上百里的合肥卻是過於浪費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 渡江作戰計劃
“把第十四師作為預備隊是可行的策略,但是也要適當考慮前線部隊兵力緊張,繼續後方主力部隊增援的情況,第一軍和第二軍總數不過十餘萬兵力,卻是要分散在蘇北和皖南長達數百公里的戰線上,為了後續南下渡江作戰能夠彙集更多的部隊發動進攻,參謀部有必要適當調遣部隊!”
趙東雲並沒有直接說把第十四師調到哪裡去,也沒有讓第一軍和第二軍做出什麼樣的戰術安排,詳細的戰略戰術安排並不是他趙東雲的工作,他要做的只是提出要一個要求:要求南下部隊攻佔江南地區!
至於怎麼調兵遣將去做到這一點,那就是需要統帥部裡諸多將領們出謀劃策了,要不然他趙東雲養著統帥部裡數以十計的將軍們幹什麼啊!
方壁永聽罷後開口道:“目前參謀部這邊還在完善最後的南下渡江作戰計劃,後續還有根據最終計劃進行兵力調配的,屆時第十四師應當還會適當前移!”
趙東雲點了點頭,他雖然自詡因為有著後世的記憶,在國際形勢以及軍隊的戰略發展上擁有前瞻性的眼光,但是在具體的軍事指揮上,他的天份實際上只能算中等,滿打滿算也只能依靠原身所學的記憶而已,然而這些生搬照套的記憶可以讓他成為一個師旅級將官,但是絕不能讓他成為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
放眼北洋諸多軍閥裡頭,趙東雲雖然是在軍事才華最出名的一個,但他的實際指揮才華算得上是墊底的哪一個,北洋好幾個大佬裡頭,王英楷、段祺瑞、王士珍、吳鳳嶺、張懷芝等人可都是實打實的軍事統帥,尤其是段祺瑞的軍事才華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