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之第一軍已經先後攻佔合肥,六安等安徽中部重要府縣,前鋒第四混成旅已經進入安慶一帶。我第二軍已經先後攻克、滁州揚州、泰州、南通等重要府縣,前鋒兵力已經抵達金陵周邊地區!”方壁永說著這話的時候,露出了一臉的喜色。
過去數個月裡,十餘萬奉軍在江北地區持續苦戰,如今總算是把偌大的江北地區給拿下來了,而江北對於蘇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拿下江北就等於是徹底穩固了蘇系在北方、中原地區的統治。如果加上已經效忠中央,和趙東雲達成了同盟的吳鳳嶺、王士珍他們所控制的山西、湖北北部。
那麼對於北方共和政府來說,已經勉強算是控制了長江以北的中國。
在很多人心中,拿下整個長江以北地區,蘇系已經奠定了爭霸基業,後續只要跨過長江繼續南下,拿下統一整個中國已經是指日可待!
在這種情況下,諸多蘇系的軍政要員們是喜氣洋洋,一個個都是做起了開國功臣,名留青史的美夢來。
但是對於北中國的實際統治者,蘇系領袖來說,拿下江北不過只是個開始而已,自己想要徹底統一中國還面臨著諸多的難題,段祺瑞、南方聯邦依舊是自己的心腹大患,要想拿下他們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趙東雲很清楚,自己面臨的不僅僅是段祺瑞麾下的那十多萬敵人或者南方聯邦的數十萬敵軍,他同時還需要面對自身的難題。
自從六月份入關作戰以來,持續半年的戰爭幾乎是耗盡了蘇系所有的財政,最開始那幾個月奉軍的軍費還能依靠以前在東三省積攢的底子支撐,但是後續南下作戰,尤其是江北戰事的時候,實際上蘇系已經拿不出錢來支撐戰爭,只能依靠發行愛國債券,挪用其他方向的經費。
為了籌集戰爭經費,身為趙東雲的財政大管家,內閣總理熊希齡一如既往的玩起了他多年來一直坐著的拆東牆補西牆這種事,不僅僅挪用其他部門的行政經費,比如官員的薪俸,教育經費等,甚至連京奉鐵路的運營利潤、數家官方控股的企業所得的利潤都是被他挪用,導致京奉鐵路那邊別說騰出錢來繼續修建京張鐵路了,甚至連企業員工的工資都快釋出出來了。
如今江北戰事稍停,這讓熊希齡等財政系統的官員鬆了一口氣,雖然說大家都知道戰爭還沒有結束,但是這能夠緩一口氣也是極為難得的。
只是熊希齡以為自己能夠緩口氣的時候,統帥部那邊的又是提出了所謂休整補充計劃,一張口就是要兩千萬圓的計劃經費,這讓熊希齡知道了後差點吐血!
“大總統,雖然整軍備戰是應當的,但是我們現在的情況您也是清楚的,財政部那邊已經是連續拖欠了三個月的官員薪俸,實在是難以籌集額外軍費了!”熊希齡並沒有說什麼反對擴軍備戰的話,而是一味的說沒錢。
聽熊希齡說沒錢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每次要花錢的時候這個熊希齡都是這個說辭,不管有錢沒錢反正都不想拿出來,這樣的熊希齡讓軍方的那些高層將領是非常不滿的,尤其是軍方的財政大管家趙東平更是因此和熊希齡數次翻臉。
然而不管軍方的高階將領們對熊希齡抱有何種惡感,甚至多次在趙東雲貶低此人,但是外界卻是絲毫看不出趙東雲要撤換他的打算。
說實話趙東雲自己對熊希齡的這種態度也是有些不滿的,但是你還別說,趙東雲還真不想把他撤換下來。這個熊希齡每次都說沒錢,但是關鍵時刻卻不會掉鏈子,甭管他是發行債券借錢還是挪用,關機那時刻總是會拿出錢來維持軍需。
如果單純看財政部的賬目,蘇系財政的赤字已經是高達四千多萬圓,這要是換了其他人來掌管蘇系的財政,估計早就抓瞎了,但是這個熊希齡卻是依舊勉強支撐了蘇系財政沒有破產,奉軍在前線打的激烈急需彈藥的時候,他也總是能湊出幾十萬或者百來萬購買彈藥供應前線。
單純說拆東牆補西牆的本事,偌大一個蘇系裡,趙東雲還真找不出比第二個可以比肩熊希齡的人來。
就憑這一手,趙東雲也得繼續用他,而且還是重用!
相對來說,蘇系的其他政界官員來說,玩財政玩的順溜的也不少,比如現任財政部總長周學熙,這個人也是很有一套,但是此人擅長的乃是銀行以及實業。又比如趙鄂,此人多年鍛鍊下來,同樣擅長洋務,對於發展經濟,工商業非常有一套,又比如奉軍入關後才逐漸進入趙東雲視野的財政部稅務司司長,這個人對稅務事務很有一套,為整理蘇系的稅務體系立下了不小功勞。
但是上面這些人都沒辦法和熊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