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部隊大舉南下霸州後,脫離了鐵路補給這後勤運輸就更為困難了,尤其是軍用的馬車、騾馬嚴重不足,後勤部為了解決後勤運輸問題,除了大量僱傭民夫組建支援團外,前線部隊也是得到了司令部的臨時授權,可以就地徵用民間牲口、馬車以運輸火炮、彈藥等輜重物資。
說起來,奉軍的後勤體系比起國內其他軍閥部隊而言已經是好太多,但是依舊嚴重不足,這裡頭的主要原因就是隨著奉軍大量技術性裝備的裝備,造成了對彈藥的大量需求。
迫擊炮、機槍這兩項對彈藥的需求量可是龐大無比的,尤其是那些迫擊炮,雖然打出去的炮彈由於是鑄鐵黑‘火藥炮彈,價格不算貴,但是重量還在啊,加上奉軍作戰對迫擊炮依賴集中,前線的指揮官們動不動就喜歡用急速射來壓制打擊敵軍,雖然這種用好處多多,但是也就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迫擊炮的炮彈供應不上來。
前線部隊一個步兵連作戰期間一共也才帶兩門迫擊炮、每個迫擊炮組攜帶的炮彈不會超過十八發,實際情況上有受到後勤供應能力的緊缺,作戰時攜帶的迫擊‘炮彈十五發甚至更少的十二發,往往是幾次急速射下來就沒了,而有些比較腦殘的指揮官在戰局危機的時候,會讓迫擊炮持續開火,以迫擊炮每分鐘十多發的射速,基本上一分鐘就能夠把攜帶的炮彈全部打出去,然後就在一邊看戲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奉軍司令部除了數次嚴格重申要求前線軍官節約迫擊炮炮彈的同時,也是被迫加大後勤運輸力量,但是這種後勤運輸力量的加大,只是軍需部這個層面上,但是在師級、旅級部隊的後勤部隊編制卻依舊是老樣子。
因為部隊的後勤部隊編制是固定的,它和支援團不同,而目前奉軍的大量技術裝備對後勤依賴,尤其是師旅級部隊的後勤運輸力量依賴極大,然而奉軍部隊的各級輜重部隊還都是老北洋時代的編制。
一個師才擁有一個輜重營而已,而按照目前奉軍的裝備水平以及彈藥消耗量來看,這師屬輜重部隊應該是一個團,而不是一個營。
不過這增加輜重部隊的編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軍需部弄支援團的話花費不會太多,但是你要給每個師配屬如今兩倍甚至三倍數量的現役輜重部隊,那花費可就多了去。
這裡頭你看北洋軍和日‘本師團的兵力差距就可以看的出來,雙方的戰鬥編制其實差不多,但是戰時日‘本一個師團動則兩萬人以上,而北洋一個師才一萬三千多而已,哪怕是增加了人數的奉軍一個師也不足一萬四千。
這多出來的幾千人固然有一部分是戰鬥人員,但更多的是後勤、工程等輔助人員。
如今如果要想讓奉軍發揮出現有戰鬥人員的全部戰鬥力,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戰鬥補給,那麼奉軍的一個師至少還得增加一千多人的輜重人員,如果未來進一步增加重機槍和迫擊炮的裝備數量,那麼不增加兩千人的輜重人員,根本無法為如此的一個師提供後勤補給。但是這樣一來奉軍每個師的人數估計就會比現在超編太多,而人數的增加會造成龐大的軍費壓力,而這是趙東雲所無法容忍的。
但是你一個部隊作戰也不能不補給啊,編制內的後勤部隊不足,而軍需部的支援團人家提供的是戰略性質的補給,他們只負責把彈藥補給從奉天的諸多戰備倉庫以及唐山兵工廠裡運輸到廊坊,而後續運輸的話也不會直接運輸到前線陣地,只是運輸到相對靠近前線的某個補給站,那麼接下來的後勤運輸就得依靠部隊自身了。
於是乎奉軍內各支野戰部隊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會徵用當地民間的運輸力量,尤其是騾馬、馬車這些可以運輸炮彈、彈藥的工具,同時也會徵用部分的民夫充當臨時長夫,要不然的奉軍各部打起仗來,自身根本無法補充彈藥。
第十師就是徵用馬車、長夫等這才能夠帶著大量的火炮、彈藥一路南下,這南下速度雖然不說有多快,但是也不算慢了。
帶著大量火炮、炮彈的正規部隊行軍速度是不能和那些輕裝步兵相提並論的,輕裝步兵強行軍的話,一天機動四十公里都有可能,但是向第十師這樣的部隊,一天能夠機動個十多二十公里就算相當不錯了。
當第十師抵達霸州後,奉軍對霸州的大規模進攻也就正式展開了!
第兩百七十九章 招兵和增援
儘管霸州戰役的發展已經是遠遠超出了當初奉軍司令部作戰處的計劃,但是奉軍卻是並沒有因此停止霸州戰役,而是以變應變,前線的陳光遠果斷地更改了原定的作戰計劃,並把戰役目標從殲滅第十三旅擴大到了重創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