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前線戰況危急的話,哪怕現在沒有重武器也先調上去當炮灰,如果前線戰事寬鬆的話,那麼就先訓練幾個月,同時等待武器到位,一旦訓練幾個月再配屬了重武器,那麼到明年又是兩個主力師到手了。
這年頭的中國,對於主力師的定義可以說非常簡單,一個是兵員滿額,武器尤其是重武器到位,然後經過三五個月的訓練,再保持充足的後勤供應,那麼這樣的部隊拉出去基本上就算是主力師了。
嗯,不客氣的說,其實這種部隊已經可以和段祺瑞麾下的第四師、趙東雲麾下的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師打仗了,如果再經歷一兩場戰事的磨礪,嗯,前提是沒有和當初王英楷麾下的第十一師、第十二師那樣被打的大敗崩潰的話,那麼這支部隊就能夠迅速成長為各大軍閥手中的精銳主力部隊了。
所以對這新編的兩個師,趙東雲是做兩手準備,一方面情況經濟的時候把他們當炮灰部隊用,另外一方面有機會的話,他還是希望著能夠把他們編成主力師。
所以這樣的話,雖然各種軍械不可能短時間內全部到位,但是各種武器都得先調撥一部分,讓部隊先訓練著,也就是所謂的讓人等裝備。
在這軍械一事上,步槍和機槍等問題都算是小的,唯獨這火炮最不好解決,奉軍原本就是極度缺乏火炮,除了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師以及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第七混成旅這六支入關前編成的老部隊外,其他的第一師,第八師、第十一師、第十三師、第一混成旅、第九混成旅、第十混成旅所屬的炮兵團營都是沒能滿編。
這些缺編的部隊裡多則如第十三師有兩個半個炮兵營三十餘門火炮,一般的如第一師、第十一師只有兩個營三十二門火炮,而少的如第八師只有一個營十六門。
而上述的諸多火炮已經是過去多年來蘇系從福廠、進口積累的所有家當了,此外還是在收編俘虜了諸多直軍、魯軍、豫軍的火炮後才擁有的規模。
至於現在還要增加火炮數量的話,辦法有二,一個是依靠福廠生產,但是福廠的產量其實有限,過山炮的情況還好一些,福廠的1905年型75毫米管退過山炮經過這兩年的擴產,在晝夜輪班的情況下,已經能夠達到了每月生產十五門的產量。而野戰炮的話則是要少很多,福廠在今年才開始少量試生產防德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儘管在戰爭期間已經加快了擴產的過程,但實際上每月產量也不過七八門而已,這總數加起來福廠的每月火炮產量不過二十餘門。
如果要完全依賴自產的話,依靠福廠目前的產量實際上是很難滿足奉軍的龐大火炮需求,尤其是野戰炮。
此外由於福廠的野戰炮產量太低,而相對過山炮的產量要多一半,目前奉軍裡多支部隊已經出現過山炮比野戰炮多的情況,尤其是那些混成旅更是清一色的過山炮。
除了自產外,就只能依靠進口了,進口渠道倒是多的很,日‘本那邊雖然不肯賣火炮給趙東雲,但是還有德國人,還有法國人,英國人甚至俄國人呢,只有有錢,基本上購買火炮的難度不大。但是問題來了,趙東雲沒錢啊!
經過1906年低到1907年中這一段時間的集中大規模外購,財政部裡上能夠用的真金白銀基本上都已經花的七七八八了,而紙‘幣的話外國人不認。
這種情況下還要大規模進口的話,還真只能動用中國銀行的黃金和白銀儲備啊,要知道這些黃金和白銀儲備可不是財政收入啊,那可都是儲戶們的錢,你要是用了就不是什麼信不信用的問題了,而是**裸的直接搶‘劫統治區內民眾錢財啊,這種事如果真幹了,就是自己給自己挖個墳墓跳下去,然後還自己給自己填土的那種。
至於近期發行愛國債券籌齊的部分資金,雖然其中有一部分也是預計用於進口,但是這個進口卻是用來採購各種原材料的,福廠自產武器也有很多原料、零部件無法自產的。原料方面有各種高效能的合金鋼,比如製造迫擊炮所需的無縫鋼管,實際上就一直是依賴進口,嗯,用的還是進口水管的名義。
零部件上有高精密的光學儀器:炮兵所用的炮隊鏡,這玩意別說福廠了整個遠東地區包括中國、日‘本在內都無法自產,日‘本在一戰前後都還要從德國進口,至於中國嘛一直要到二戰末期才開始嘗試性的仿製軍用光學儀器。
還有那些看似簡單的零部件,比如彈簧甚至高強度的螺絲釘,這些依照中國目前工業基礎能力而言是無法制造的。
當代中國,包括歷史上的中國工業發展具有一種特性,那就是具備成品組裝能力,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