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直接追授少‘將了。如今趙東雲直接給曲一全追授少‘將,算得上是追授了兩個級別,算得上是隆重對待了。
說起了這些,趙東雲抬頭看了看石陽林:“這幾年裡,你們裡頭少了不少人啊!”
趙東雲一邊說著一邊沉思,他教出來的進修生從早年的零星一部分再到1905年屆、1906年屆以及今年剛畢業的1907年屆,總數大約在兩百多人左右,但是入關以來已經有至少二十餘名進修生陣亡沙場了。
石陽林道:“和我同屆的的二十七個同僚裡,如今只剩下二十三個了!”
第兩百九十八章 英靈閣
趙東雲早年弄出來的進修班持續發展到今天,已經造就了蘇系裡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那就是進修生,這群人雖然人數不多,排除了早年北洋其他軍閥選送來旁聽的二三十人旁聽生外,還有大約兩百多人,這群人由於是趙東雲親自上課教匯出來的,平日裡都以趙東雲的學生自居。
這種情況在奉天軍校進修班擴充套件為陸軍大學後依舊沒能得到改變,如今的陸軍大學雖然說是大學呢,但實際上學生一共也沒多少,而且該校就是設立在京師,趙東雲親自擔任校長,趙東雲雖然平日很忙但是也會抽出時間親自前往授課。
很多就讀的陸軍大學學生依舊自稱為進修生!
這個群體裡由於已經畢業的人不多,人數的多少讓他們更加具有小團體意識,而這種情況的演變是趙東雲之前都沒有預料到的,不過趙東雲也樂於看見這種情況的形成,如今的蘇系奉軍裡雖然效忠他的人非常多,嫡系也不少,但是在忠誠上甚至素質都是遠不如那些進修生的。
石陽林身為進修生的一員,而且還是早期生之一,同時也是進修生裡少數升任少‘將的幾個人,如今曲一全這個同學在濟南戰役陣亡了,他少不得要拉上幾個同學一起去看望曲家老少的,同時也得代表趙東雲去慰問。
曲家和很多軍政家庭一樣,都是隨著奉軍的入關一同搬進了京師,只不過剛落腳京師呢,就是傳來了曲一全陣亡的訊息,這對於他們的打擊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石陽林代表趙東雲慰問了一家老小,並送上了慰問金和禮物後,這才走入了另外一件偏廳,那裡已經有了七八名年輕軍官們,這些無一例外都是他的同屆同學。
看見石陽林過來,裡頭的幾位軍官們也是齊齊停下了交談,一個年約三十,佩戴著上校軍銜的矮個子軍官走上來:“石兄來了!”
石陽林點點頭:“看來在京師的同窗們都來了!”
石陽林所在的進修班當年一共有二十七名學生順利畢業,畢業後這些人分配到各處,有的在統帥部各部門任職,有的在各野戰部隊任職,留在京師任職的人基本上今天都算是來齊了。
“只是如今已經看不見好幾個人的身影了!”石陽林嘆息一聲,同班的二十七名同窗裡頭,已經有四人先後戰死沙場,也不知道等打完這場戰爭統一華夏後,自己的同窗們還能省下幾個?
雖然聽起來進修生一共陣亡二十餘人很少,在奉軍過萬的傷亡數字面前不算什麼,但是要知道進修生這個群體一共也才兩百多人,這樣的基數下進修生的陣亡率就是非常高了。
按照正常情況來看,進修生畢業後普遍都是少校以上的軍銜,這樣的中層軍官要想陣亡其實還真是機率比較小的事情,但是進修生這個群體比較特殊,作為一群接受了這個時代裡高等軍事教育的精英們,他們也從趙東雲那裡接受了國家和民族主義的薰陶,使得他們比從其他軍校裡畢業的學生更加具有獻身意識。
不管是什麼時代,什麼環境下,總有一小部分人比普通人更具有獻身意識,因為他們心中有著常人所沒有的國家和民族意識,還有常人難以想象的榮譽感,當我們這些普通民眾考慮著一日三餐之類的小我諸事時,他們考慮的卻是民族存亡大事。
如果這樣說你覺得太過假大空無法理解,那麼換個方式說也是差不多的:權力屬於少數人!
在責任和榮譽的雙重刺激之下,導致了這些進修生具有了尋常國內軍官所不具有的獻身精神,而這種獻身精神說實話是當代中國極度稀缺的。
旁邊的一人也是開口道:“我們這屆的還好,據我所知今年剛畢業的07屆入關以來已經有六人為國捐軀了!”
07屆的剛畢業那些進修生,軍銜大多在少校,除了少數被分配到司令部任職外,大多數都是被分配到了各野戰部隊任職營長,部隊在前線打仗每天都在死人,累加下來也就導致這些剛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