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3 / 4)

小說:北洋梟雄 作者:垃圾王

分都集中在北洋諸位軍隊手中,尤其是在趙東雲手中,其他的則是分散在皖軍、鄂軍、晉軍裡頭,至於南方聯邦手中的軍隊雖然總數不少,加起來不比北洋諸軍閥的部隊少,但是南方聯邦的部隊大多雜亂,只有少數幾支主力能夠勉強和北洋精銳一戰,比如張之洞麾下第八鎮、第二十一鎮、趙爾巽麾下第十九鎮、端方在兩廣新編的第三十八鎮、錫良的原江北混成旅,一路敗退到福建後整編擴建的第四十六鎮。

你從南方聯邦這幾支主力部隊的番號就可以看得出來,此時南方聯邦的部隊番號、編制到底有多亂了,這鎮級的番號都排到了四十多,但實際上能夠拉出來的鎮也沒有幾個,大多數都是各種亂七八糟的新軍、舊軍佔據了那些番號,隨便幾百人就敢打出某某鎮的旗號來。

國內各軍閥手中的正規野戰軍加起來,其實三十萬都不到,而趙東雲一家就佔據了其中十多萬將近一半。

這也是國內諸多軍閥視趙東云為最大威脅的原因,別看奉軍如今南下部隊也就十來萬,但是要知道這十幾萬可都是正規野戰軍,每一支都是配屬了完善輕重武器的,經過完整訓練的部隊,這些部隊裡隨便一支都是能夠和其他軍隊麾下最精銳的部隊相對抗的,所以儘管這奉軍南下還兵分兩路,但是依舊讓其他軍閥感到頭皮發麻,哪怕是擁有十餘萬的段祺瑞也照樣如此。

要不然段祺瑞也不會如臨大敵,大肆從南方戰線抽調兵力北上了,而且一抽調就是七八萬之多,但就兵力數量上來說,已經是遠遠超過了奉軍從山東南下的第二軍三萬餘人。

而段祺瑞的抽調那麼多兵力彙集徐州,擺出了一副要在徐州決一死戰的架勢,也就是讓奉軍被迫更改原先的戰略,不但新組建的第三軍南下增援河南,更是在拿下鄭州後就是抽調了第一軍東進徐州。

如此也就導致了圍繞著徐州戰線,奉軍彙集了第一軍、第二軍總兵超過八萬人的龐大兵力。

這對於段祺瑞來說,算得上是弄巧成拙了,如果段祺瑞只是抽調三四萬人北上徐州的話,奉軍還不會如此重視,不會特地把第一軍從河南抽調到皖北參加徐州戰役。

戰爭裡頭雙方的各種行為都是相互影響的,之所以後續會造成什麼結果,那就只有打過才知道了

而徐州一線彙集了雙方超過十五萬的龐大兵力,也就造成了去年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如此龐大規模的戰役對於奉軍的指揮體系來說也是一個嚴重的挑戰。

隨著第一軍、第二軍陸續抵達徐州一線,尤其是在第十九旅拿下海州,奉軍利用海軍、軍需部的諸多船隻進行海運補給後,前線各部隊,尤其是從山東南下的第一軍得到了充足的補給。

而這個時候,奉皖雙方準備了半個月的徐州大戰也終於是來開了序幕!

九月十九號,趙東雲正式任命孟恩遠為徐州前敵總司令,徐邦傑為副司令,統一指揮第一軍、第二軍以及配屬的兩個統帥部直轄的一百毫米重炮營。

經過多天休整後,徐邦傑麾下的第十師第二十旅從嶧城南下,對徐州六十公里外的邳州發動了進攻,該地乃是宿遷和徐州之間的重要據點,不但扼守運河通道,而且攻佔此地也能夠避免第二軍的其他部隊進攻徐州的時候免受側翼威脅。

因此在奉軍統帥部作戰司的作戰規劃裡,攻佔該地是對徐州發起總攻之前的前奏。

然而對面的段祺瑞也是知道自己要守的不僅僅是徐州一個城市,而是整條蘇北防線,而像邳州這樣的重要外圍據點也不會輕易放棄,因此防守該地的可是有著一整個混成旅。

不過偌大的一場徐州戰役,自然不可能只在邳州這裡爆發戰事,於此同時第十九旅拿下海州,除了派遣一營兵力繼續東進沿海掩護港口外,第十九旅的其他部隊則是繼續南下沐陽一帶。

徐邦傑麾下第二軍的其他主力部隊,包括第三師、第一混成旅以及重炮部隊則是沿著東南直奔徐州而去。

而在徐州西面,孟恩遠率領的第一軍也是逼近到徐州不足三十公里外,先後攻克湯山、夏邑等多道皖軍的外圍防線,不過面對奉軍第一軍的兇猛攻勢,段祺瑞明智的選擇了收縮防線,把西面的諸多外圍防線上的兵力收縮到了徐州來。

二十七號,第一軍麾下第九師攻佔了徐州防線西面的重要外圍據點蕭縣,這個時候,第一軍的主力部隊可以說已經是兵臨徐州城下。

然而越靠近徐州,前線的奉軍將領們打的越是小心,用兵作戰也是顯得謹慎無比,因為任何一箇中高階奉軍將領都知道,此戰的勝敗關乎到奉皖兩家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