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本貨,只要是炮都要,反正日‘本人傾銷的二手三十一年式野戰炮也便宜的很,一門不過幾千兩,而德國貨一門可是要上萬呢,就連國產,福元生產的1907式75毫米野戰炮也得上萬奉圓一門。
至於更大口徑的加農炮,奉軍的炮兵軍官們對上一批從德國進口的一百毫米加農炮相當滿意,於是乎又向德國增訂了六門。
第兩百八十五章 整編和擴軍(二)
此外日‘本那邊在日俄戰爭期間越是成功仿製了這款德國火炮,而日‘本人正處於經濟困難無比的時期,聽聞奉軍找德國人購買該炮後,也是上門推銷火炮,並且價格便宜很多,雖然明明知道日‘本版本的這款火炮質量上不如德國原版貨,但是架不住人家的便宜啊,所以就是從日‘本採購了十二門。
而從奉軍在1907年階段的軍械外購中也就可以看得出來,日‘本已經代替德國成為了奉軍的主要火炮進口國,原因有二,第一日‘本的火炮基本也是仿製德國,口徑是一樣的,這樣奉軍購買過來都可以直接編在一起使用,第二嘛,那就是日‘本仿製的比德國原產的便宜多了。
這年頭的日‘本,尤其是日‘本陸軍深受軍費緊缺的困擾,恨不得什麼都賣掉以籌集軍費,前期大規模傾銷二手軍火就是出於這種考慮,甚至他還上門給趙東雲推銷三十八年式步槍,不過趙東雲雖然知道這款步槍不錯,但是價格不便宜加上和奉軍口徑不同,所以就沒要。
奉軍目前雖然裝備了大量日‘本三十年式步槍,但是等奉軍的步槍壓力沒那麼大,福廠那邊的產量騰出來後,遲早是要把這批步槍給換掉的。
而火炮則是不同,基本上只要是大口徑的野戰炮,而且價格足夠便宜的話,那麼趙東雲不會介意向日‘本大量購買。
至於說日‘本不賣?這種情況很少出現,為什麼?因為這年頭的中國要想外購軍械其實是很容易的,大把國際軍火商長年累月待在中國推銷軍火,你日‘本人不賣,趙東雲可以找德國人,找俄國人,找英國人找法國人甚至奧匈、美國。
只要有錢別說區區幾門火炮了,連鎮國利器的戰列艦都能賣到!
日‘本人可是一直都是眼紅中國的軍火市場,要不然也不會在日俄戰爭剛結束,中國內戰爆發之際就是直接把現役的火炮、步槍都拿出來賣了,一方面是處於升級換代處理二手貨,另外一方面也是出於和其他國家競爭中**火市場的需求,為此日‘本人的軍械基本上價格都要比歐洲國家的便宜很多。
比如日‘本的三十八年式步槍和德國的毛瑟98步槍,兩者的價格相差近乎一倍,如果不是趙東雲可以自產福造88式的話,百分百會購買日本人的步槍而不會選擇毛瑟98,這和效能、合不合適無關,原因就一個,日‘本貨夠便宜。
不過日‘本貨雖然便宜,但是日‘本的產量也是有限,而且他們自身也處於大換裝時期,很多新式裝備騰不出太多的產量外銷中國,比如三十八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這款火炮同樣是仿製德國1903年型75毫米野戰炮,但是價格要比從德國進口便宜好幾千呢,甚至比福元機器廠自產的價格都要便宜,如果不是產量不夠,趙東雲可不會顧慮什麼民族感情,鐵定會一股腦全部購買並裝備該款火炮的。
歷史上北洋的選擇和趙東雲其實差不多,日俄戰爭前、日俄戰爭後到清朝滅亡的那段時間裡,日‘本都是北洋的重要軍火供應商,尤其是火炮大半都是日造的三十一年式、三十八年式。至於辛亥革命以後的北洋軍閥,尤其是段祺瑞的皖系等部隊更是清一色的日械,其中固然有政治原因但是日‘本貨價格便宜卻是最重要的因素。
“這批軍械的單子有前幾個月下的,也有上個月才下的,最近的一批德國火炮預計月末能夠抵達旅順港,日‘本方面的二手炮估計月中就能夠到一批!”趙東平繼續說著:“按照目前的福元產量和外購訂單的到貨時間,預計三個月內我們就能夠給部隊做到輕武器的滿編,而炮兵部隊要滿編的話預計要到年末!”
聽罷趙東平的話,趙東雲也是略微皺眉,但是他也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步槍還說,奉軍不缺,迫擊炮和機槍問題也勉強可以搞定,但是火炮問題是真的很難解決,就算下了外購的頂大,要是外國廠家生產、再運回來這中間花費的時間至少也得幾個月,一時間是急不來的。
趙東雲點了點頭,然後看向了軍需部的洪浦濤:“如今彈藥的供應情況如何?”
洪浦濤當即道:“目前我軍的彈藥供應情況比較穩定,雖然我軍在唐山戰役和霸州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