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雲拿走的這五十萬是小頭,第三鎮小金庫的大頭還是被用來養軍所用。
趙東雲現在手下有第三鎮、兩個奉天混成協,其中雖然第三鎮有朝廷養著但是每個月也缺好幾萬兩銀子,至於那兩個奉天混成協就更是要趙東雲養著了。
奉天財產收入就那麼一丁點,趙東雲要養軍也就不得不靠著自己的小金庫了,只是靠撈偏門積累起來的小金庫撐著也不是個事,所以趙東雲還得想個辦法弄錢,要不然等日俄戰爭一結束,沒有了軍械貿易的利潤,他可養不起一鎮兩混成協。
第一百六十四章 財政和鹽政
為了供養兩個奉天混成協,甚至為了以後能夠把這兩個混成協擴編為鎮,以達到奉天編練兩個鎮的目標,趙東雲從就任盛京將軍以來就是想著辦法弄錢了。
一開始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發展工商業上面,搞出來了一個葫蘆島工業區,但是這個工業區雖然前景非常好,而且如今也進駐了不少企業但是距離成熟還有一段距離,至少這一兩年內趙東雲很難從裡頭獲得大量的稅收。
但是奉天短期內財政壓力非常大,雖然有著各省支援的兩百多萬兩銀子,但其中大部分都是用來救濟難民以及恢復民生上,很難挪出錢來讓趙東雲供養軍隊。
“諸位都說說,看看都有什麼好法子!”為了解決財政問題,趙東雲召集了自己手下的諸多官員,尤其是財政體系的官員進行會議。
下頭的諸人中,則是趙東雲新進設立的一系列新政機構主要負責人,裡頭有些是趙東雲的老部下了,有些則是趙東雲的故交好友,而有些則是聞名邀請而來的,有些則是別人舉薦或者自薦而來的,不管他們是怎麼走到這裡的,但是毫無疑問這個屋子裡的人就是趙東雲將軍幕府下的主要幕僚了。
這些人中,資歷最深的就是林永權了,此人雖然出身不怎麼樣但是這幾年來一直都是緊跟趙東雲,不僅僅身兼第三鎮教育處總辦,同時他還是奉天督練公所的教練處總辦,同時他不僅僅在軍方任職,同時還兼任奉天工商總局總辦,身兼三大要職的他論起地位來乃是趙東雲手下的頭號嫡系。
再過來就同樣是在軍方和將軍府同時任職的趙東平,他目前不僅是第三鎮軍械處總辦,同時還是奉天財政總局總辦,手握第三鎮乃至整個奉天財政大權的他乃是蘇系裡名副其實的財神爺。
除了這兩個第三鎮出身的人外,還有趙東雲的故交趙鄂以及慕名招攬的熊希齡、別人舉薦而來的鄧嘉縝以及自薦而來的方濂桐等人。
到1905年9月份的時候,趙東雲的幕府各機構主官大體上已經齊全:
財政總局的總辦是第三鎮出身的趙東平、會辦則是由日‘本明治大學商工科出身的向瑞,這個人乃是自薦而來。
巡警總局的總辦乃是早年辦理天津警察的老北洋王治馨、會辦則是徐世昌舉薦而來的朱啟玲,襄辦為隨同朱啟玲一起過來的許世友
農林總局的總辦是趙東雲招攬的陳振先,此人乃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學的是農業方面的,回國後被授予農科進士,面對這樣難得的農業技術人才趙東雲自然是毫不猶豫的寫了親筆信,邀請他前來奉天擔任農林總局的總辦。
工商總局總辦為林永權,不過林永權身兼數職,而且他本身也是不太懂發展工商,之所以做這個位置主要是先過渡一二,免的其他人鎮不住場子,他的工作重心都放在軍務上,所以工商總局的業務大部分都是由趙爾巽舉薦而來的會辦鄧嘉縝處理。該局的襄辦則是自薦而來的方濂桐,此人乃是日‘本明治法律學堂出身。
鹽務總局的總辦為周自齊,此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長期擔任駐美的外交人員,本來趙東雲不知道他的,不過此人不知道怎麼的和林永權扯上了關係,透過林永權說是想要回國任職,對於這種在諸多遊歷了十幾年的人才趙東雲自然是舉手歡迎的,當即就發報邀請他回國,本來他的專業算是外交,但是趙東雲一時間也沒有外交部門,所以乾脆就先讓他幹著鹽務,等以後再調整。
教育總局的總辦為徐洪寶,此人雖然是傳統舉人出身,但是眼界卻是極為開放,支援辦理工商學科的,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是江蘇人,而且徐家和趙家乃是多年故交,所以透過各種彎彎繞繞,他就到了趙東雲面前並當上了教育總局的總辦,此外還有一個會辦謝蔭昌,此人也是江蘇人,日‘本明治大學出身,雖然沒啥資歷但是也被趙東雲招攬並任命為教育總局會辦。
葫蘆島工業區那邊的總辦則是趙鄂,此人不用多說了,和趙東雲的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