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退守京師後還能帶著第一師殘部在京師南苑攔下奉軍第一軍主力部隊的進攻,如果不是奉軍繞道通州進攻京師的話,說不準還真讓盧永祥守住京師了。
這個人,毫無疑問給蘇系將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更是給趙東雲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不是起了愛才招攬之心,趙東雲當初就不會接受第一師的投誠,更不會保留盧永祥的第一師師長之位了,如今也不會給第一師補充武備,讓這個第一師的編制擴張到一萬五千多人,炮兵團也恢復完整,成為僅次於四個主力師的部隊。
同樣是降軍降將,盧永祥第一師和張殿如第十六師的待遇可是天差地別。
在觀察了半年後,趙東雲也是認為是時候把盧永祥拉出來溜溜了,畢竟不管怎麼說,這都是當代奉軍裡難得的一員大將,他是繼孟恩遠、陳光遠兩人後,當今奉軍裡僅有的第三個擁有軍級部隊指揮經驗的將領,儘管他的經驗是來之於當初的唐山戰役。
趙東雲的大膽任用驚掉了很多蘇系將領的下巴,就連盧永祥自己接到來自居仁堂的電報時,也是半張著嘴巴,良久都是沒反應過來!
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白照片
自從投誠趙東雲後,盧永祥一直都是非常低調的,其中的原因有好幾個,首先是他當初帶領部隊在唐山、京師和奉軍死磕,死在他手底下的奉軍將士可不在少數,由此導致不少奉軍將領對盧永祥抱有一種個人的仇視態度。
第二就是他雖然不是在戰場上被包圍殲滅而被迫投降,乃是王英楷下野後主動帶部隊投誠,但是依舊擺脫不了降將的身份,在很多人看來他就是被奉軍擊敗後被迫投降的,身為降將在奉軍裡自然也就不被很多人待見了。
第三嘛,就是為了避免讓趙東雲猜疑,身份的尷尬讓盧永祥一直都是保持低調,第一軍的軍事會議裡他基本都是不發言的,也不會主動提什麼作戰計劃。同時他也是對趙東雲往第一師裡安插眾多蘇系的老軍官保持無視的態度,甚至都不再和很多當初直軍裡的老部下聯絡了,所求的不外乎就是安穩坐在第一師的位置上,混幾年也許等統一了自己就卸甲歸田,從而從政或者從商之類的。
雖然他也想過在奉軍裡繼續混下去,有可能混到上‘將的位置,但是他卻是認為自己未來應該沒有什麼機會進入奉軍的核心權力體系。
然而現在趙東雲的一紙任命卻是打破了他,甚至打破了諸多人的想法,趙東雲沒有顧忌他是降將的身份,反而是重用他為新任的第一軍軍長。
此事幾乎是出乎了包括盧永祥自己在內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盧永祥被任命為第一軍軍長,而空出來的第一師師長之位則是被李純接任,相對於盧永祥的任命出乎人們意料之外,李純的任命倒是要顯得正常的多,李純原本就是資深的蘇系骨幹將領,唐山一戰裡也表現出色,現在進一步晉升為師長也就不足為奇了。
他離開京師南下任職之前,和其他就職前的將領一樣獲得了趙東雲的召見,在中海的碎石路上兩人一邊走著一邊談論著,走著走著的趙東雲突然停了下來,然後面露鄭重之色對他道:“希望你不要辜負我對你的期望,不要辜負國家和民族對你的期望!”
當趙東雲用著真摯的期翼眼神看向他的時候,李純心中生出了一種難以言表的感覺,有著被重視的喜悅感,有著沉重的壓力感,更有著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和很多蘇系文臣武將們一樣,李純對趙東雲並沒有說太過深刻的個人忠誠感,他雖然效忠趙東雲,但是這和私人忠誠無關,他效忠的並不是趙東雲這個個體,而是蘇系這個體系,而趙東雲只是這個體系的領袖而已。
蘇系的高層軍政要員,除了林永權這個比較特殊的個例外,其實絕大部分人都是比較理智的,不會說和那些進修生們一樣,視趙東云為天地,以效忠趙東云為最基本的原則。
包括孟恩遠,陳光遠這些人在內大多如此。
他們之所以選擇效忠趙東雲,是有著諸多理由的,有的認為趙東雲是領導中國統一、崛起的最佳選擇,也有的認為趙東雲可以帶領他們獲得權勢和榮耀,但是這裡頭很少摻雜有私人忠誠的,換了一個同樣出色的人成為北洋蘇系領袖,他們同樣會選擇效忠那個人。
然而今天,李純看著趙東雲,想起了自己追隨趙東雲的這些年,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中下層軍官成長為今天的一師之長,如果沒有趙東雲的欣賞和栽培,就沒有今天的他李純,當感激之心再結合對趙東雲的敬佩,終於是化為了一絲淡薄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