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發達期,小雞的這種能力就會永遠枯死。
人的能力也是如此。我們都聽過“狼孩”的故事:
“狼孩”從小就跟狼生活在一起,他擁有像狼一樣的生活習慣,四足著地行走、吃生肉、像狼一樣吼叫。後來,他被人類發現,於是科學家像教嬰兒似的教他,力求讓他學會人的各種能力,希望他能像人一樣生活。
最終,科學家們花了幾年的工夫,狼孩終於學會了穿衣服,用腿行走,但他始終也不能說出一句連貫的話來,要表達什麼時,還仍然習慣於像狼一樣吼叫。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人學習語言能力的發達期是幼兒時期,而“狼孩”錯過了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他的這種能力也就永遠消失了。
那如何才能減少或杜絕孩子潛在能力的遞減呢?那就是早啟發、早教育,不失時機地給予孩子發展其能力的機會。孩子的每種能力都有發達期,我們在孩子各種能力的發達期,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不僅可以預防孩子的潛能遞減,而且還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認為,2~3歲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兒童學習口頭語言非常快,即使讓兒童生活在非母語的環境中,用不了一年就能學會外語的日常口語。
因此,所謂某種能力培養的“發達期”,是指兒童的這種能力發展最快的那個時期。在這個時期,兒童對外界的刺激特別敏感,容易接受外界資訊,而且在這個時期,他們的潛能發揮得最好、最充分,從而很容易獲得某種能力。
在此,我們把孩子的成長階段分為幼兒期、學前期、學齡期,然後分別講述在這些重要的階段,應該重點培養孩子的哪些能力。
方法一:幼兒期: “聽”“說”“看”能力的培養
幼兒期是指1~3歲,它是開展早期教育的重要階段,是決定人的一生髮展的關鍵期。
1.“聽”“說”能力的培養。
3歲之前,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最佳期。因為語言既是進行思維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識的工具,沒有這個工具,孩子就不可能得到任何知識。所以,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發揮這種潛力,就必須及早地對其進行語言教育。
在這一階段,孩子有了一定的表達能力,他們會經常模仿家長說話。因此,這一階段,家長要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一個“聽”的環境。
6周大的孩子就會對說話的聲音有所反應,這時家長就可以試著與他交談,在這一階段,如果家長不理會孩子,那孩子聽和說的能力都不會很強。事實上,孩子很多時候都會“自言自語”,家長應該抓住這樣的機會,儘量讓孩子多說話,從而使他的“聽”“說”能力更勝一籌。
一位有經驗的媽媽這樣分享她的經驗:
只要孩子醒著,我都會跟他說話,或者輕輕地給他唱歌;當他的目光停留在某一事物上時,我會不厭其煩地告訴他,這個事物是什麼;如果我在忙自己的事情,我也會用親切的語調告訴他我正在做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語言要表達得準確、清楚、緩慢,要不斷地重複,一旦孩子有所表示,比如微笑、手舞足蹈等,家長應積極地引導他說話。
孩子的成長曆程:成長教育中的心理學(10)
在這一時期,家長還可以用一些咿咿呀呀、奶聲奶氣的兒語與孩子交流,這樣能夠幫助孩子更快地學習語言。因為當家長與孩子以兒語交流時,會有意放慢說話速度,複雜的長句也會被拆分成簡單的短句和單詞,同時還可配合誇張的身體語言。這樣,孩子更容易理解詞句的意義,從而使學習速度加快。
但家長們在使用兒語與孩子進行交流時,應注意兩點:
◇一是要儘量避免過多地模仿嬰兒無意識的發音或一味地簡單重複,這會減弱家長在語言學習中的引導作用;
◇二是當孩子4歲左右時,家長就不可以再用兒語與孩子進行交流了,因為過多的兒語會阻礙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此外,給孩子講故事、讀書也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除了訓練孩子的“聽”“說”能力外,它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啟發孩子的想象力。爸爸媽媽以清晰的語言給孩子讀書,是教孩子學好語言的最佳方法。與此同時,孩子的思維,以及優秀品質也可以因此而得到培養。
2.觀察能力的培養。
所謂觀察能力,是指人們透過眼、耳、鼻、舌、口、身感知客觀事物的能力,它是文學家、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