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3 / 4)

下午四點鐘,換上新的手機電板,張恪拉著丁槐、傅俊就直接去機場截蘇津東,等在機場與蘇津東匯後就直接乘飛機去北京。

當然,李遠湖都傳出話來,這邊也不能一點反應都沒有。

既然李遠湖不是直接找到錦湖,而是透過陸文夫、李義江傳話,錦湖也不需要直接找李遠湖彙報;省城這邊由周遊負責,讓他與宋志佑、許鴻伯找分管林業的副省長鬍學兵彙報相關製漿專案的工作進展就可以了。也不會一下子將話說死不留迴旋的餘地,新光紙業可以將前期工作先開展起來;前期籌備計劃會透過李義江、陸文夫反饋給李遠湖,表示對他本人的尊重。

“拖”字訣能不能奏效,這一切,關鍵還要看“聲東”方案實施的效果如何。

□□□□□□□□□□□□□□□□□□□□□□□□□□□□□□

香港與建鄴之間。港龍航空與東方航空每週共有二十一班飛機。兩小時四十分鐘的行程,要是不算往返機場以及在機場等候地時間。建鄴與香港的往來,比海州還要方便。

港龍航空的飛機剛在建鄴南郊的國際機場降落下來,蘇津東與助理剛開啟手機人還沒有下飛機,就接到張恪從接機大廳裡打來的電話,說是要馬上改乘去北京地飛機。

蘇津東有三個小時沒跟張恪他們通上電話,不知道他們做出什麼決定,進了接機大廳急忙跟著張恪他們轉去候機大廳拿機票換登機牌,直到又坐上飛機,才有時間停下歇一口氣,又急接著問張恪他們下午做什麼決定。

他們趕時間沒有訂到商務艙地機票,經濟艙換登機牌又是位置最落後的一排,飛機起飛後,稍有氣流,飛機後段顛簸就比較厲害,張恪、丁槐、傅俊都無所謂,蘇津東與他地助理連續乘機就有些夠嗆了。落座後,張恪跟空乘小姐要了一杯咖啡,他將咖啡杯捧在手裡,也沒有注意到那名空乘小姐看他的表情額外親切。

張恪跟蘇津東介紹下午他們討論的情況:“我們下午緊急磋商了一下,也與在美國的陳信生、肖晉成、成漢璋三人透過電話。我們計劃中,要在美國矽谷、日本筑波市以及錦湖在海州的本部成立三個技術研發中心,在韓國漢城、香港、日本東京以及錦湖在海州的本部成立四個工程應用與產品設計中心,這是我們技術擴張的第一步規劃,這個規劃是與手機專案以及我們的U1、M…1專案緊密聯絡在一起的,要為這三個專案提供充分的技術支援。但是現實的情況,海州畢竟偏於一隅,在人力資源、技術資源上受到嚴重的限制。從美國矽谷、韓國漢城、日本東京、筑波市以及香港到海州,在人力資源、技術資源上的落差很大,需要一個緩衝、一個跳板……考慮到這跳板不僅需要能承接、消化歐美、日韓最先進的消費電子技術,還需要能持續的孵育與開發相關技術,對這個地區的高科技人力與技術資源的要求就相關的高,國內目前最適合的地區就是北京中關村……”

蘇津東點點頭,說道:“我們第二步會考慮在北京中關村成立工程應用中心,在建鄴也要成立一個,怎麼了,這個動作要提前?”

“對,是要提前,不僅要提前,還要將技術孵育做成產業,”張恪說道,“在原先計劃中,只是在省城招聘二三十個工程技術人員成立一個工程應用中心,我們下午討論了一下,覺得將在省城設立工程應用中心的計劃修改一下,拓展成大型的科技園計劃;省裡不是也一直在搞高新科技產業戰略嗎?我們就用科技園計劃來彌補製漿專案。為此,海州科技園專案就暫緩一下,等兩年再提也不遲;錦湖本部的工程應用中心、技術研發中心的擴張計劃都併到省城的科技園專案裡來……你覺得這樣安排如何?”

“要我說實話啊?”蘇津東開玩笑問張恪。

“有什麼話,我還能不讓你說。”張恪笑了起來。

“成立科技園,建鄴的條件比海州要成熟,”蘇津東說道,“按說在國內要算北京中關村的技術資源最為雄厚,但是錦湖要在北京搞什麼科技園,不會受到北京市政府多大的重視……”

張恪點點頭,地方支援力度是投資專案時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從技術、人力資源與地方支援力度的角度來考慮,建鄴恰好是個平衡點。張恪之前考慮先在海州投資建科技園,就是想要拉海州一把。張恪做決定都帶著些理想主義,蘇津東、丁槐他們都心裡有數,有點小瑕疵,也沒人硬要反對他。

沒想到現實的情況,還是迫使張恪做出最現實的選擇。

蘇津東問道:“那我們焦急去北京做什麼?”

“去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