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建園,但是中關村的真正飛速發展是在九九年之後,不過九七年初春,中關村科技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備,特別是一些新建成的寫字樓,可供選擇地餘地很多。
上午,開車沿著海淀中街等海淀區主要街道瞎轉。
張恪坐車“走馬觀樓”容易,姚堅卻不輕鬆,只要張恪稍滿意的大樓,他就要立即打電話通知分公司的員工收集該樓盤的租售資料,他總不能奢望張恪耽擱幾天時間讓他從容不迫的將資料整理才做決定;看張恪、蘇津東、丁槐等人齊聚京城的架式,大概恨不得今天下午就將分公司今後地辦公地點確定下來。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中關村科園裡轉了近兩個小時,在張恪稍滿意的十二棟寫字樓裡,只有四棟有完整地辦公樓層向外租售,張恪直接將紅筆圈住還剛剛對外發售的嘉裡大廈,對姚堅說道:“我們這就走上門去,若是合適,我們可以考慮將這棟樓給買下來……”
北京缺乏高層建築,這一點十年後都沒有改變,這是北京市政府為了保護首都歷史文化名城的需要而制定的限制政策;新落成的嘉裡大廈在周圍樓群裡形象奪目,樓高才十八層,總建築面積不過兩萬平方米。
北京三環九四年底才建成通車,九七年初春,四環快速通道還在規劃之中,位於北京西北部海淀區的中關村科技園遠沒有十年後的繁華,專門的電腦市場才兩座而已,這裡的寫字樓價格在經歷九三年暴跌之後,要一直到九九年才開始井噴式的復甦,這不僅與國內樓市發展息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