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如何會尋到南薰臺去?”
羋月眼神閃了一下,發出一絲的亮光來,雖然只是一閃而沒,屈原卻是敏銳地發現了。
“夫子認為,南薰臺是什麼地方?”羋月問道。
屈原沉默片刻,道:“南薰之名,取自大舜之詩,其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因此先王造此臺而為儲君所備,取名南薰,以戒太子當知察民時,解民慍之意。”
“我只知道,”羋月沉默良久,才道:“我父王、當今大王、如今太子,小時候都是在這南薰臺受學,然後走出去,號令萬民。我父王活著的時候,誰也不敢欺負我們,所以我要學他曾經學過的東西,我要做父王那樣的人……”
屈原失笑道:“公主,便是你學得了大王一樣的學問,你也無法做大王那樣的人啊……”
羋月扭頭問道:“為什麼?”
屈原道:“你是個女子……”
羋月沉默不語。
屈原又嘆道:“即便你不是女子,是位公子。但也不是所有的公子,都能夠成為大王的。”
羋月點頭道:“我知道。”
屈原看著她,他覺得眼前這個小姑娘很奇異,很有意思<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他教過當今的大王,也教過許多弟子,可那些都是男弟子,他從來不知道,一個小姑娘會有這麼多奇怪的心思,會有這麼多不可思議的想法。
黃歇不禁問道:“那你……”
羋月皺起了眉頭,努力想表達著自己的意思。她畢竟還小,許多事不懂,也無法解釋清楚,許多事只憑直覺,她嚮往父親,她深刻地感受到父親死後生活的變化,她跑到南薰臺,就是想在父王曾經學習過的地方找到答案,但究竟如何做,她是不知道的。
但此刻在屈原面前,她知道,這是她父王曾經想為她找的老師,所以她想努力把自己那種衝突和直覺產生的混亂想法表達出來,她停下來想了想,說道:“先王、大王和太子都在南薰殿聽課學習,他們走出去,萬千之人的命運,由他們一言而決。我想做他們那樣的人,不是說要做大王,我不想像母親她們那樣,只能依附人而活,被人擺佈命運。我想和那些王一樣,知道他們怎麼想,想怎麼,在他們決定我的命運之前,我自己先決定……”她感覺有無數的想法要出來,可是越說越是混亂,說了半天還是無法說清,終於沮喪地垂頭道:“夫子,我說不出來,可我就是這麼想的。”
屈原看著黃歇在點頭,笑著撫著他的頭道:“子歇,你點頭,可是聽懂她說的話了?”
黃歇點點頭,又搖搖頭道:“弟子覺得她說得對,但是……弟子解釋不出來……”
屈原點了點頭,向著羋月鄭重地道:“是,你已經說得很好了,你想的東西,是許多像你這樣大的孺子所想不到的……”
羋月眼睛亮晶晶地道:“夫子,這麼說,是說我比別人聰明嗎?”
屈原微笑點頭道:“是。”
羋月終究還是個孩子,聞言高興地跳了起來,跳了兩下才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來,規規矩矩地拱手道:“多謝夫子。”
屈原溫言問道:“你如今住在哪裡?”
羋月指了指方向道:“我住在後面的離宮。”
屈原問道:“還有誰同你一起住?”
羋月道:“母親、弟弟,還有我……我阿孃不見了,在我們搬到離宮那天就不見了,母親說她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夫子,你知道她去了哪兒嗎?”
她用懷著希望的眼神,巴巴地看著屈原。
屈原心中暗歎,口中艱澀難以出口,他蹲下,看著羋月道:“對不起,夫子也不知道。”
羋月的眼神剎時黯淡了下來,不過還是強撐著很懂事地道:“無妨,等我長大了,我便會自己把她尋回來的。”
屈原站了起來,道:“除初一十五大朝之外,太子每日於上午在南薰臺習文,之後去校場習武,太子離開南薰臺以後一個時辰內,我還會在南薰臺閱書,你可在這個時辰內來找我。”
羋月眼睛一亮,知道這是自己受教的時候,她鄭重退後一步,拜下道:“多謝夫子。”
羋月離開南薰臺,慢慢地走向離宮,她走得很慢,走得卻是很興奮。她的臉上紅撲撲的,眼睛閃亮亮的,有著孩子氣的得意。
父王曾經讓她拜師屈原,但屈原拒絕了,而如今自己只憑著一時的混亂意氣,要到南燻臺去偷偷聽課,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