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戶出身,不夠嚴整自持。此女嫁入民間還好,若是納入皇室,易引起亂像。皇帝切記。”
昭元帝笑了,“我倒有不同看法。”
太后因問:“怎麼說呢?”
昭元帝道:“若她真有野心,還不如納入後宮,放在眼皮子底下看著。再怎麼跳騰,也不過一女子,焉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太后對這位李小姐的觀感並不好。但是他卻對這位李小姐卻是很有好感,因為她這首詩裡面表達的樂觀豁達很符合他的心意。
且他大概只有一年壽命了,不如了自己的心願,豈不是對不起自己?至於太后說的野心,只要他將李文秀納入宮中,待他去世以後,李文秀作為太妃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他納李文秀入宮,太后肯定會反對,莫不如先斬後奏;到時候李文秀都是她的人了,太后也只能幫他看著點了,這樣李文秀興風作浪的機會更小了。至於他身體的情況還沒到時間告訴太后。
可憐李文秀真沒那種想法,只不過一時鬚髮心胸的詩被天家母子扭曲成這樣。導致後半生都要在宮牆裡度過,只能說時也命也。此時她正同姐妹們說笑著,笑得天真爛漫,並不知道自己要面臨那樣的命運。
接下來雖有出眾的詩,但是皇帝再沒有驚豔的。於是評了名次,到底因為太后不喜,而皇帝也不會在這方面讓太后不喜,李文秀落榜了。昭元帝和太后又賞了東西,打發人快馬加鞭給廣德長公主送過去。
太后將所有人都打發了下去,問昭元帝,“你政務繁忙,能抽出時間來陪老婆子看一下詩稿,也是不容易<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說吧!是有什麼地方為難的?”
昭元帝笑道:“沒什麼事就不能過來陪陪母后嗎?”
太后道:“你是我兒子,哀家還不瞭解你?”
昭元帝也不囉嗦了,道:“母后,這次我過來想就太子之事詢問母后。”
太后一愣,“你不是不願意那麼早立太子的嗎?怎麼?你心裡已經有了人選?”
昭元帝道:“陳王驕奢淫逸,毫無作為;晉王忠厚老實,太過拘謹;漢王文武兼備,賢明謙恭,閔王重情重義,但是心思太過單純。”
歷數幾個兒子的優缺點,太后一聽便知。
“所以你的意思是立漢王?”太后雙目微闔,再睜眼卻是精光四射,“那五皇子呢?他可是嫡皇子。”
昭元帝嘆氣,“五皇子太小,勢力並沒有形成,就算他有母家支援,他也爭不過他的這些已經成人經營多年的兄弟,而且漢王還有閔王這個兄弟。”
太后沉默了一會,“漢王既非嫡又非長,你以什麼理由立他為太子?”
昭元帝道:“我想將漢王記在皇后名下,充作嫡子,這樣一來,就名正言順了。”
“那麼,皇后會同意嗎?她不是沒有兒子,按照祖宗規定她的兒子才是未來的太子。你將漢王記在她的名下,也不是她的親骨肉。且漢王已經成年,同鄭貴妃的感情很好。皇后焉能同意?”
昭元帝懇求道:“這事還要請母后多費心了。”
太后面露疲態,“你是我的兒子,我自然是站在你這邊的。既然你屬意漢王,少不得我這把老骨頭儘儘心了。只是我這心裡不安吶!”
母子兩人的談話告一段落,他們並沒有發現內室的門口有一個嬌小的身影正在偷聽他們說話。
樂陽公主捧住怦怦直跳的胸口,父皇是想立三皇兄為太子麼?
想到對她很好的二皇兄,她有些猶豫要不要告訴二皇兄。不過二皇兄並沒有想爭皇位,想來告訴他應該也沒有關係吧?只要讓他保密就行了。
樂陽公主打定主意,又悄悄回了內室休息。
昭元帝走後,太后出了一會神,才吩咐蔣嬤嬤,“去請皇后來。”
鄭貴妃在殿內來回踱步,時不時問一句,“皇上過來沒?”直到聽到昭元帝過來,她快步迎了上去。
鄭貴妃猶如尋常夫妻一般喊了一聲,“三郎,你回來了?”昭元帝聞言眼裡露出溫柔的笑意,兩人進了大殿,在榻上坐了。鄭貴妃指揮著宮女們上茶點,還親自餵給昭元帝吃。
兩人柔情蜜意了一會,鄭貴妃問道:“三郎,太后怎麼說?她答應了嗎?”
昭元帝懶洋洋的靠在枕上,“答應了,等江兒記在皇后名下,我就冊立他為太子。”(未完待續)
ps:感謝“le?e”親打賞的1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