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霍奇基斯榴彈(1 / 2)

小說:南宋不咳嗽 作者:第十個名字

鑄造大炮看來短時間內是沒希望了,但洪濤不死心啊,光靠弩箭他覺得非常不保險,破壞力太弱了。青銅炮沒希望,那就試試木炮唄!木頭還能做炮?必須的,抗日戰爭時期,還有這種木頭炮在使用,一般就是塞上一堆石頭子當霰彈槍用,射程、威力都很糟糕<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不過現在是在大宋朝啊,面對的也不是荷槍實彈的鬼子,而且是要用在海上,射程不遠洪濤可以忍受、威力不大洪濤有辦法改造,只要能用就可以!

咋做呢?洪濤自從有了鯨皮紙之後,沒事就會把自己記憶中對目前可能有幫助的東西寫下來,其中就有他上輩子在美國博物館裡見到過的一種榴彈炮。它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一種武器,發射一種叫做霍奇基斯榴彈的炮彈,那玩意有詳細的介紹,製作起來非常簡單,洪濤在老鼠超人號上也做過,蹦出去200多米遠,還能爆炸,甚至在水中爆炸,很是好玩。當時洪濤用它去炸金槍魚群,貝里斯近海經常能聽到咣咣的響聲。

這種短管榴彈炮和霍奇基斯榴彈,就是洪濤目前想做又覺得可行的武器裝備。榴彈炮和加農炮是一對兒正相反的炮種,榴彈炮炮管短、初速小,發射彈藥軌跡是拋物線,加農炮炮管長、初速大,發射軌跡更平直。洪濤畫的這種炮說是榴彈炮,其實那玩意就是一個臼炮,倍徑比只有5,短粗短粗的,就像一個大炮把前面的炮管全鋸掉,只留後面一小截炮尾,看起來可滑稽了。不過千萬別小看這個醜陋的玩意,它的優點很多。比如說膛壓低、口徑大、能曲射,是攻城的利器。缺點嘛,也很多,射程近、準確性小、穿透能力弱,其實它就是迫擊炮的原型。

使用這種炮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用比較簡單、粗糙的開花彈。古代的炮彈為啥都是實心的?為啥好幾百年都沒變?原因很簡答,鑄造和火藥技術不過關!炮彈要想打得準、打得遠,就得加長炮筒、加強炮筒密封性、加大發射藥量。可是炮筒長了、密封好了,發射藥多了,又帶來另一個問題,膛壓太高。炮彈外皮薄了吧,經受不住發射時候的膛壓,直接就在炮管裡炸了。炮彈外皮厚了吧,裝藥就少,一炸兩瓣,還不如實心炮彈威力大呢。

所以在沒解決炮彈外殼的製造工藝之前,開花彈已經發明出來了,但使用起來有很多限制,尤其是在海戰時,一般都用加農炮發射實心穿甲彈來損毀對方船體結構。這種情況一直到19世紀才改觀,從而也造成了木質風帆戰艦向鋼鐵外殼的戰艦轉變,因為木頭已經經受不住開花彈的打擊了。

除了炮管之外,想用開花彈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引信,也就是說,你該如果讓開花彈碰到目標就爆炸呢?在**沒有發明之前,做不出**,也就做不出撞擊發火裝置。炮彈射出去,如何讓它爆炸就成了關鍵,必須有個可靠的發火裝置。最開始人們用個藥捻當點火裝置,但那玩意燃燒速度不穩定,有的剛出膛就炸了,有的打出去半天還沒炸,摔滅火了。

後來有人想出一個辦法,就是用個軟木棍,把中間弄出彎彎曲曲的通道,裡面塞滿火藥,計算好燃燒時間。再經過多次試驗,算好炮彈飛行距離和火藥燃燒的速度關係,在軟木棍上劃上不同的記號,比如說一百米、二百米、三百米。需要使用的時候,先目測射擊距離,然後按照軟木棍上的標記,把軟木棍剪短,再塞到開花彈的引信口裡去。當炮彈被髮射出去的時候,炮管裡的高溫會直接點燃軟木棍裡的火藥,從而使炮彈可以延時爆炸,要是時間準確,勉強可以代替觸發引信。

但這樣還不夠,為啥呢?因為炮管發射時裡面的溫度非常高,搞不好就把軟木塞裡的火藥一下全引燃了,照樣是會在炮管裡爆炸。於是人們經過總結經驗教訓,又發現了,如果把這個軟木塞衝著炮口放,炸膛的機率就會小一些。但這樣還不足以保證炮手的安全,再後來,就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種叫做霍奇基斯榴彈的玩意就出現了。它還是圓形開花彈,不過是坐在一個軟木託上的,這樣就能保證炮彈塞進炮管時,可以參照軟木託的位置,確定軟木塞必須向外。而且這個軟木託還能阻止炮管裡的發射藥過早把軟木塞裡的火藥點燃,可靠性非常高。

那這兩個玩意洪濤到底能不能做出來呢?或者說依靠金河灣目前的技術水平能不能製造呢?洪濤覺得可以試試<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青銅炮管就用硬木代替,外面再包裹上一道一道的銅箍,怎麼結實怎麼來。不怕笨重,反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